机器人领域新闻,关于机器人的新闻稿

原创
zblog 2023-03-11 05:04 阅读数 3 #换电站
文章标签 机器人领域新闻

曾“想要摧毁人类”的机器人索菲亚,如今不仅有户口,还有工作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世界处在一个永不停息的发展过程之中机器人领域新闻,人类也在不断 探索 着宇宙的奥秘机器人领域新闻,寻找着人类世界所没有涉及到的领域。而在这一过程中,智能机器人的发明,无疑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汉森研发出的索菲亚则成为了机器人中的“佼佼者”。

于众多人工智能中引起喧哗

实际上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 探索 ,早在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就已经有人员对其奥秘进行研究了。起初人们对于这一仿人类的新鲜“物种”好奇不已,觉得十分神奇。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在了人们生活当中,大多数人也已经对它见怪不怪了。

当时出现的有操控家具的人工智能、iPhone手机的智能服务等等,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智能产品的存在。 可是在一个名叫索菲亚的机器人问世之后,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这一话题又一次引发了热议。

索菲亚有何不一样机器人领域新闻

关于索菲亚的出世,少不了其研发者汉森的付出与功劳。汉森是一个从小就对科幻世界充满着向往的人,小时候十分喜欢观看科幻类电影,这或许也正是他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发明研究机器人的原因吧。

可汉森在读书时研究的领域并非计算机科学之类的专业,而是学的艺术与互动设计。但即便如此,因为兴趣爱好,在大学就读期间他就已经研发了二十多个小型机器人。

后来就业之后,机缘巧合之下汉森在香港机器人研发比赛中获奖,便被主办方视作人才挖掘了出来。 自此他转战香港,开始了对于机器人研发的专业道路。

在研发索菲亚之前,汉森对于哈姆机器人的程序设置十分具有前瞻性,除了丰富的表情,甚至能模拟出医疗救护场景。而索菲亚的诞生则是他在众多机器人中发明的一款最具震撼效果的智能机器人。

索菲亚有着端庄大气的外貌,据说是汉森的妻子和赫本外貌形象的结合体。除此之外,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延展材料,其皮肤状态与人类相差不大。 因为多结构的面部组织结构,使得索菲亚的表情变化十分多样、自然。 再加上大脑系统所植入的谷歌语音识别系统,让索菲亚拥有了与人类进行正常互动的能力。

除了美丽的外貌形象,索菲亚的肌肤纹理还与人类有着高度相似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他机器人只能按照程序的设定进行语言功能,而索菲亚则可以与人类进行语言沟通。她的问世,属实是机器人领域的新发展。

出人意料的“机器人生”

索菲亚在她的发行会上坦然表示,虽然自己是一名机器人,但是希望能够和人类一样,有着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这样完整的人生经历, 还表明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 汽车 。这样的言语从人工机器人嘴里说出来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直到她被汉森提问到“你想毁灭人类吗?”只有她的一句“我将毁灭人类”才属实令人心头一震。

可出人意料的是,索菲亚的设定,虽然违背了阿西莫夫对于机器人定律的限定要求——机器人不得损害人类利益,但是却并没有遭到摧毁。 恰恰相反,2017年的时候,她获得了沙特阿拉伯授予的公民身份,成为了世界上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第一个拥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赢家”。

我们在哲学史上有涉及到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唯一机能”,对于索菲亚而言,她的脑子中,只不过是无数个程序设定之后的运行结果而已。 人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她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现代 社会 ,索菲亚的落脚处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是人类带来的,最终的操控者终究还是会落在人类的手上。但是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迎接的将是越来越多像索菲亚这样更加独立、更具所谓的“独立性”的机器人,像前段时间的 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围棋天才柯洁的新闻,便成为了机器人领域的又一个焦点。

而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出现了愈加多样化的智能服务类型:无人驾驶 汽车 、智能家居等等,以及近些年网购兴起之后,自动化挑选、派发包裹等等,都是属于 科技 发展、智能产品出现之后的衍生物。

科技 的发展,背后带来的是生活自动化、生产高效率化的结果, 但许多人也因此面临着失业的困扰,毕竟机器人的综合利用率更高。

现如今,索菲亚已经成为了一家在线教育集团的AI教师, 更是教育界的第一位类人机器人教师,开启了教育时代的新发展方向。对比曾经在发行会上她曾表示的自己的心愿, 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这一条她确实做到了。

索菲亚现如今的发展状况确实令世人感到震惊,她曾经说“我将毁灭人类”的那句话,终究将会在 历史 的进程中得到时代的考验。 因为机器人毕竟没有人类的感情,冰冷的机器背后也只是冷酷的数据在指导他们进行活动,想要毁灭她的发明者终究是空谈。

可索菲亚事件的背后,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人类固然是 科技 发展的指挥者,但是在瞬息万变的 社会 之中, 我们仍旧需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在智能化的时代开拓脑力,才能应对未来 社会 中更多来自索菲亚般机器人的挑战。

机器人领域新闻,关于机器人的新闻稿 换电站

机器人也有合法身份!世界首位机器人“公民”诞生

世界首位机器人“公民”在沙特诞生——

人工智能时代,你会被抢走“饭碗”吗?

本期主持机器人领域新闻:曹雅欣点评嘉宾机器人领域新闻

优达学城总裁:Sebastian Thrun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媒体人:杨澜

百度总裁:张亚勤

知乎用户:眠眠委托人:高先生方 式:读者来电话 题:人工智能已经占领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手表、扫地机器人甚至智能冰箱,还有更高级领域的应用。无人超市出现,收银员岗位减少;无人驾驶出现,未来或许没有专职司机……新闻里说,未来20年内,可能会有更多的机器人投入到生产中。我们与机器人生活在一起将不再是电视中或者是小说中才有的情节,那么机器人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你能想象吗?机器人也有合法身份了机器人领域新闻!10月25日,在沙特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索菲娅(Sophia)成为第一个拥有沙特国籍的女性机器人,“她”也是世界上首位被授予合法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娅不仅能够应答各种提问,还能以幽默的话语调节气氛,刚刚面世时甚至说出了“毁灭人类”的话语。

随着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究的深入,随着“阿尔法狗”陆续打败世界各大棋王,人们开始期待,什么时候才能有和人类一样,有一个完全独立人格的机器人出现;同时,也开始担心,这样的机器人会不会成为像电影中的“终结者”那样,对人类造成威胁。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机器人来做朋友吗?他们会抢走人类的饭碗吗?

乐观派人工智能让生活更高效

索菲娅的出现再次把人工智能推到了人们关注的风口浪尖上。尽管人们仍在判断沙特的真正用意,但业内普遍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将是举足轻重的。最先受到人工智能颠覆的领域,将包括制造业、零售业、医疗和金融四大方面,并将在每一类行业里创造出新的优胜者和失败者。

优达学城总裁 Sebastian Thrun

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将和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一样,让我们可以变得更为强大。它将把我们从不需要动脑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比如每天你在办公室中不断重复做着的很多工作。在未来,律师可以浪费更少的时间去寻找资料,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创意性思考;医生的误诊将大大减少,他们可以更好地诊断人类疾病,可以花更多时间和病人交流而不是用来盯着皮肤组织样本。

沙特给的这个称号更多是荣誉性质的,不代表人工智能真的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索菲娅看起来很逼真,但说到底不过是工程和芯片技术堆砌起来的。

大家都很熟悉的机械狗,能像狗一样奔跑,踢它一脚,甚至能做出真实世界中狗的反应,外表引人恐慌,但就其科学原理而言,并不神秘。手机做得再精致它仍然是手机,机器人做得再逼真,它仍然是机器。所以,过分的担忧大可不必,我们不妨换种心态来欣赏索菲娅带来的震撼,这是人类文明的成就,不是对机器人的肯定,恰恰是对人的能力的肯定。

悲观派机器人导致大众失业

谈笑风生的索菲娅看起来的确很像人类,拥有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皮肤:使用了名为Frubber的延展性材料制作,脸上的毛孔大小能达到4至40毫微米(十亿分之一米),和人类基本没有差别。“大脑”中的计算机算法能够帮助它快速识别面部,并和人进行眼神交流。不止如此,索菲娅还能理解语言和记住与人类的互动,包括面部。如此“智能”,人类的工作有多少会被取代?

创新工场董事长 李开复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例如银行出纳员、客户服务代表、电话销售员、股票和债券交易员等,甚至律师助理和放射科医生这样的工作也会被这类软件所取代。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或只会使用纸张和打字机的秘书被精通电脑的个人助理所替代等;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是对现有职业和工作版图大规模颠覆。毋庸讳言,其中大部分为低薪工作,但某些高薪岗位也将面临挑战。

霍金在英国《卫报》的一个专栏中写道:“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AI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但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失业和不确定性,因为他们的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

科技已经摧毁了许多传统制造业和蓝领岗位,下一步可能对中产阶级带来类似的灾难。据一份花旗银行与牛津大学合作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报告预测,美国47%的就业岗位可能被机器人代替。在英国,这个比例是35%。在中国,该比例高达77%,而在经合组织国家,平均57%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

人工智能大势所趋无需回避

支持者憧憬着人工智能给生活、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反对者则认为人工智能将如同科幻电影《终结者》《黑客帝国》中的“天网”“矩阵”,最终统治人类。尤其是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谷歌AlphaGo等人工智能程序相继出现,更是让这种争论愈演愈烈。而争论的出现,更证明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该回避。

媒体人 杨澜

我想到采访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吴恩达时他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人工智能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我有时打比方,人工智能就是未来的电能。”我非常认同吴教授的说法,未来人工智能就会像水、电一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不仅仅是一个媒体的噱头,而是我在接触人工智能后由内而发的感受。在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时代,它将融入我们的生活,无所不在。

知乎用户 眠眠

让我们回忆一下,互联网刚刚进入人们视线时的情况吧。身边大部分人还在读着纸质报纸,认为盯着电脑屏幕阅读大段内容会“头晕眼花”。买东西还会去好几家店比较价格和质量,认为在网上买东西只是噱头:“不亲自感受就敢下单?”是的,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期,人们既对它的到来感到冲动和兴奋,又有着一种抗拒和抵触,因为它来得太快,势如破竹一般将过去的生活模式从细节完全改变。

而如今,人工智能想必是下一个时代的关键词。在过去,人工智能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哪怕是早几年,我还记得对着苹果手机的Siri说话,觉得这是多蠢的一种东西。然而,当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人机互动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当“阿尔法狗战胜”一位位围棋天才,我们只能说,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终归服务于人

基于他者能和人类平等甚至凌驾于人类的假设,人类已经创作了诸多科幻作品。比如《动物庄园》讲的是一群动物把人类赶出社会,《美丽新世界》里人成为技术的产物,动漫科幻片《瑞克和莫迪》的其中一集,也同样讲述宠物狗具有人工智能后,和人类形成冲突。但跟这些作品里的混乱相比,机器人有可能形成更为具象的威胁,特别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下,人类的危机感前所未有地加重。这些忧虑,真的有必要吗?

百度总裁 张亚勤

AI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变革性的力量,它正在改变我们所做的一切。“智能”和“智慧”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人类脑力的延伸,后者则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所特有的优势。作为无机物的机器想要达到智慧的层次是很难的。不过,让机器模拟人类的情感和表达既有可能,又有价值,情感计算也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茁壮分支。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不应恐惧,但要有意识地关注其可控性。和其他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技术一样,只要确保相关研究不会走上歧途,就不至于产生大的恶果。人类智慧造就人工智能,所以最终人工智能还是要为人类所用。

优达学城总裁 Sebastian Thrun

我不会只是因为AI能作出更好的决策,就放弃我的自主意识。我想我们创建AI的目的,是让它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智能AI可以让我们更聪明,更好地让我们完成自己的工作。机器和AI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的知识更丰富,记忆力更好,更快地信息和经验。所以对于AI,我不会持悲观态度,我实际上很乐观。从这个方面看,我们人类保持终身学习会越来越重要。AI会越来越聪明,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被落下。

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O *** orne和Carl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以下是最易被替代的职业(按概率大小排序):

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人事保安房地产经纪人99.0% 98.5% 97.6% 97.0% 96.8% 96.5% 95.6% 91.0% 89.7% 89.3% 86%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意和审美。以下是最不易被替代的职业(按概率大小排序):

保姆健身教练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律师、法官牙医、理疗师建筑师公关心理医生教师、酒店管理者8.0% 7.5% 6.2% 4.5% 3.8% 3.5% 2.1% 1.8% 1.4% 0.7% 0.4%

花样空翻、灵活越障 腾讯实验室公布轮腿式机器人

6月3日,腾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旗下Robotics X 实验室增加新成员轮腿式机器人Ollie。这是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在自平衡自行车、机器狗Jamoca和Max之后推出的新型机器人。其兼具轮式优势和腿部能力,但尚处研发阶段,将在拓展感知、负载等各功能模块后走进更多生活场景。

足式运动和轮式运动是当前机器人移动能力研究的两大主流方向。顾名思义,足式机器人灵活,能跑能跳,轮式机器人更适应平坦道路,能像 汽车 一样稳定、快速运动。兼顾两大优势的轮腿式机器人或拥有更多应用场景。

在滑行和跳跃能力上,这款机器人“适应性地应用非线性控制方法”,可实现360 自由转体,S线极限滑行等高难度动作,跳上40厘米台阶,垂直起跳可最高达60厘米。

同时,其采用机器人全身动力学,有效控制机器人的全身姿态,提升抗外界干扰能力,面对实验击打可以稳住不倾倒,较为平稳地实现上坡下梯。

在计算能力上,Ollie能够事先规划运动轨迹,从而得到整个运动的关节电机位置、速度和关节力矩的参考值序列,以实现前空翻动作。

机器人是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

腾讯官方表示,机器人是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涉及动力学、控制论、机械设计等众多技术,仅是让机器人可以蹦蹦跳跳,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Ollie则是机器人中的佼佼者,具有机械设计、感知、运动规划和控制,以及融合这三大模块的整机统设计,相当于人类的躯干、眼睛、大脑,以及器官协调能力。

针对轮腿式机器人的形态和特点,实验室研发团队适应性地应用非线性控制方法,控制器不再受限于模型的可线性化区间内,使机器人 Ollie 在大角度倾斜时也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鲁棒性(Robust 音译,指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

在双轮模式下,机器人与地面只有两个接触点,对平衡能力要求更高。在变换身高过不平整地面、甚至单腿过障碍时,Ollie 都能完美保持平衡。

全身动力学控制像给 Ollie 装上了发达的「小脑」,其采用最优化方法求得各关节力矩来实现全身姿态调整,不仅能让它实现更有挑战的运动,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如在空翻落地和遇到碰撞时,Ollie 能「以柔克刚」,顺利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平衡。

除了平衡能力之外,Ollie 还拥有轨迹规划能力。在完成这些动作时,Ollie 要动用自己的「大脑」提前「想好」运动轨迹,即如何应用自身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关节电机性能来实现目标运动。

目前 Ollie 还处于研发阶段。Robotics X 实验室告诉机器之心未来他们将基于轮腿式机器人平台的机动性特点,拓展平台上感知、负载等各功能模块搭建,让机器人具备更成熟、更丰富的能力。

比如,本次团队尝试 探索 了 Ollie 的负载能力,两轮、三轮可以随意切换,再加上一个机械臂,让它能够平稳地端起一杯咖啡,通过轮式移动递给远处的客人。

腾讯表示,未来,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还将在机器人行业做全方位、多领域的 探索 ,向人机共存、共创、共赢的未来不断迈进。

相关研究论文被 ICRA 会议收录

该机器人相关研究论文已被今年 ICRA 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机器人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收录,题名为《Balance Control of a Novel Wheel-legged Robot: Design and Experiments》。

日前在西安举办的 ICRA 2021,腾讯 AI Lab 及 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博士也受邀作大会报告,介绍了 Robotics X 实验室在机器人移动研究领域的布局与进展,并分享了 Ollie 的技术细节。

技术来自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3月15日,现任主任是著名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技术专家张正友。该实验室主攻移动、灵巧操作和智能体三大机器人核心通用技术,与通用人工智能、AI+医疗并称腾讯AI领域的三大核心战略。

近年来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陆续展示了自平衡自行车、机器狗 Jamoca 和 Max,而 Ollie 积累了实验室的移动控制技术,并在运动规划、平衡与稳定性上重点突破。

其中,移动能力被认为是机器人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实验室移动技术框架包含机械设计、感知、运动规划及控制,以及融合这三者的整机系统设计与搭建等四大模块,他们分别可理解为机器人的躯干、眼睛、大脑,以及各「器官」协调的能力。

机器人将取代人类?

在今天,机器人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许多危险性较高的工作,都逐渐改为由机器人完成。国内腾讯、国家电网等公司在工业级机器人领域都有不少研究专利,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他们研发的机器人也开始应用在许多岗位。

毫无疑问,未来技术难度较低的重复性工作将以机器人为主,那些危险性较高的工作,也将由机器人来完成。在讨论机器人的时候,难免需要考虑这些工作岗位给了机器人,那工人该怎么办。

事实上,当一项工作被机器取代,自然会有别的工作诞生。这个 社会 不仅仅需要生产者,更需要消费者。以现在的生产力而言,如果大量岗位的工人被机器取代,那么消费水平将无限降低,生产出来的商品又要卖给谁呢?

至于到了未来,依靠机器人的生产力就足以满足全 社会 需求,那么到时候除了科学家、工程师,大众将不再需要工作,将时间用于追求生命的真谛。到了那个时候,这个 社会 也将不再区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实现中国人幻想中的大同世界。

综合澎湃新闻、环球网、界面新闻、雷 科技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