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公司排行榜前十名名单:新元科技、华中数控、拓斯达、克来机电、新时达、神思电子、埃斯顿、工业富联、瑞松科技。
一、新元科技
公司是国内工业智能化输送配料行业内较早发展起来的公司之一。
二、华中数控
国内少数在机器人关键部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生产企业。
三、拓斯达
公司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有能力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系统、生产机器人本体、设计实施自动化系统集成方案的企业之一。
四、克来机电
1、公司在国内拥有的柔性自动化生产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五、新时达
国内规模最大的伺服系统渠道销售商。
六、神思电子
1、公司系列计算机视觉产品在多省区成熟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七、埃斯顿
公司是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的行业领导者。
八、工业富联
1、全球领先的精密工具、云服务设备及工业机器人等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
九、科大讯飞
国内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
十、瑞松科技
公司在我国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综合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
供给端中国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
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行业表现逆势上扬。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30万套,同比增长44.9%。
需求端:
——工业机器人销售规模增速近20%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根据IFR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规模达到422.5亿元,同比增长18.9%。2021年底,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四五”时期迈向中高端水平。
《规划》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预计到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规模将达到1051亿元左右。
——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居世界首位
据IFR《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报告》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为168400台,强劲增长20%,居世界第一位。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
2020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占据半壁江山
从机械结构看,据MIR统计,2020年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中的销量在各机型中依然位居首位,全年销售总销量的63%;SCARA机器人全年销售占比为30%;另外,协作机器人与Delta机器人销售占比分别为4%与3%。
综合来看,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不断提高,产量和销售额逐年增长。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加速,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公布最新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稳定增长,销量再次突破新高,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名。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7.1万台,同比增长50.1%,其中完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占到8.7万台,同比增长50%,占到总销量的1/3左右。
为什么中国工业机器人能一枝独秀呢?我想答案其实要归功于制造业的全面崛起,整个产业链共同进步,最终的结果就是遍地开花。汽车行业我们有比亚迪、蔚来,手机行业我们有华为、小米,这些都在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就像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中回忆的那样,中国企业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与大国崛起相辅相成。
作为世界500强公司、手机销量前三的品牌,大家可能不知道小米公司于2010年才成立,而对手苹果有着五六十年的历史,三星有着七八十年的历史。跟这两个“老伙计”的较量过程中,小米能够不落下风已经难能可贵,归功于雷军前20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从金山到卓越网,积累了对行业发展的经验,最后都运用到了小米公司。
雷军之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互联网需要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1+12的效果,否则单独发展互联网就是泡沫经济,只会埋头搞制造业无法逃脱低端代工的命运,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其实华为、比亚迪何尝不是如此?再往宏观里说,中国制造业也正在这样做,这也是我们能够行销全球的主要原因,这轮的发展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