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转型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各类机构测算在百亿规模以上,能源的绿色化转型将明显提速,有色行业细分领域将面临新的机遇。在碳中和以及十四五规划下,哪种能源品种会显著受益?哪些金属品种能获得较大增长?对应的产业链发展情况如何?
4月1日下午,平安证券有色行业分析师 陈建文 及环保煤炭行业分析师 樊金璐 通过万得3C会议在线分享了有关碳中和的投资机遇。
以下为会议内容实录整理(部分),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核心观点
01
碳中和衍生有色行业的增量投资机会
总体上我们认为碳综合的有色的投资机会可分为加法和减法,那么其中减法主要是针对电解铝方面,加法是新能源 汽车 领域带来的一些金属的投资机会。
有色行业的碳排放包括两个维度放,一个是直接的碳排放,一个是间接的碳排放。
从直接的碳排放来看的话,有色的碳排放的总量不大,17年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是6380万吨,在全国碳排放的占比约为0.7%,并且从08年开始,有色直接的碳排放已经达峰了,之后是缓慢的下行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色位列4大高耗能行业之中,生产过程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而我国的电力又是以煤电为主,因此有色的间接碳排放远高于直接的碳排放。
基于这一点,来看有色的用电量情况。20年有色行业的耗电量在6797亿千瓦时,占全 社会 用电总量的比重是9%。分具体品种来看的话,电解铝的生产耗电量比较大,冶炼一吨电解铝需要消耗的电力是一点三五万度电,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而且在有色的品种当中,电解铝的产量位居工业金属之首。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铝的冶炼实际上是中国有色行业电力消耗的主体,20年用电量达到了5052亿千瓦时,在有色的冶炼及压延的行业占比是74%,在有色行业的耗电量占比也达到了78%。20年中国电解铝的间接碳排放大概在4.4亿吨,占我国碳排放总的盘子当中的份额是4%。
因此我们认为, 碳减排主要是讲电解铝的碳减排 。
除了电解铝这一块以外,我们认为对行业的影响除了减量之外还有一个增量的机会,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领域里面,新能源 汽车 发展带来的相关有色金属品种的投资机会。
交通运输领域是我国的第4大碳排放行业,在全国碳排放的占比约为8%,因此发展新能源 汽车 ,也受到各国政府或者是各大车企的重视。
从技术上电源的产生来看,主要有两个路线,主导的是技术比较成熟的锂电池,动力电池对应的是新能源 汽车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则是在氢燃料电池的未来发展前景上,这点还是值得探讨的。
在锂电新能源方面,主要的品类锂、钴和镍。在锂电这块有一些技术路线的并存,主要有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个路线,其中磷酸铁锂这一块,随着去年以来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使得磷酸铁锂在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的某些领域里确立了它的地位,但从更长的趋势来看,由于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比较高,因此我们认为 三元材料未来的占比可能还是延续上升的态势。
综合来看的话,无论技术路线怎么变化,其实对锂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它属于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受益于三元正极材料建设的发展,钴的单位用电量可能会减少,但是放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态势下还在增长。镍的增长,也主要是随着三元正极高速发展的趋势,使单位电能用电增加,而新能源 汽车 的出现也推动了其发展。
由此可见,三种能源金属未来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增长确定性较强,空间也比较大。
新能源 汽车 除了刚才说的三种能源金属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工业金属受益程度比较大。由于新能源 汽车 里电池、电机、电线的单车服务的用量比较大,从相关数据看的话,纯电动的新能源 汽车 单车的铜的用量是83公斤,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不考虑充电桩的情况之下,中国新能源 汽车 领域里面铜的用电,会从2020年的11万吨提高到25年的49万吨和30年的103万吨。全球新能源 汽车 领域铜的用量会从20年的25万吨提高到25年的101万吨和30年的232万吨。
更偏中长期的氢燃料电池里,客观地说成本还比较高,但是它的性能包括碳排放的优势比较突出,所以市场比较看好的中长期的氢能源 汽车 。
燃料电池和有色金属比较相关的还有一种,就是箔金属,它在燃料电池里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降低催化反应所需的能耗,使得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成为了可能。燃料电池现在来看,在它的成本当中,箔的占比是最高的,未来技术路线可能还是要减少,但单车的箔的使用量,我们判断随着燃料电池 汽车 的发展,全球箔的需求将从19年的260吨,提高到30年的306吨,年复合增速大概是1.5%。
02
氢能是碳中和时代的零碳能源
之前我们对欧盟的碳中和、碳交易进行过研究,在欧盟进行碳交易的十几年来的历程中,我们发现经过碳交易和碳中和的洗礼,欧盟的碳排放下降了。
分行业看,电力行业下降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新能源的转型,使得电力行业碳排放大幅下降,但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基本上没有下降。主要是因为欧盟的新能源 汽车 中氢能发展比较缓慢,对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发展,没有很好的支持,所以我们觉得 氢能未来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国家的氢能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领域,具备了很好的基础。
从投资来看,近几年国家的氢能投资体量还可以。2019年氢能产业的相关投资和回报资金达到了1800亿元。尽管去年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20年的氢能产业投资仍然达到了1600亿,也体现了市场对氢能产业非常有信心。
中国的氢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跟我们国家能源化工产业的分布密切相关。根据2019年的数据,产量超过400万吨的省主要是内蒙和山东,氢气产量超过300万吨的省主要有新疆、陕西和山西,200万吨以上的省份,主要是宁夏、河南、河北,基本上都在西北和华北地区。
从氢气的来源看,根据一些学者的分类,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灰氢主要是利用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制取氢气,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是碳排放比较大。蓝氢是指在化石能源制氢的同时配合碳捕捉和封存技术,使得碳排放的强度相对比较低。但是目前根据相关报道,CCUS也就是差不多的技术,成本比较高。
绿氢主要是利用风电、光伏,包括水电、核电这样的可再生的清洁低碳能源来电解制氢,制氢的过程接近于0排放,但是成本也比较高。 目前国家的氢气大部分还是来自于灰氢,也就是来自于化石能源。
根据统计,从消费来看,氢气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合成氨占比在37%,甲醇用氢占19%,炼油大概占10%,氢气用于燃烧占15%,其他占19%,从比例可以看出使用相对比较分散,用于化工合成领域燃烧的比例比较低。
从能源效率来看,天然气、甲醇、焦炉煤气的效率在60~80%,煤制氢在50~60%的能源效率,电解水制氢的效率最低,目前是在50%以下的情况。从污染物排放来看,电解水制氢最低,因为它在制氢的过程中只有氧气排出来,在碳排放方面,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如果用水电或者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话,对应产生的电来制氢,碳排放基本是0,也就是电解水制氢最低。
氢能在工业上和产业上未来的应用前景方面,氢能冶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 前段时间因为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很多钢铁股票涨得非常好。
钢铁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大概有15%,应该说是制造业中最大的碳排放来源。主要是由于他们采用焦炭来冶金,焦炭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个是作为燃料,第二个是作为还原剂,第三个是作为股价支撑,来实现铁矿石还原成铁的过程,氢气作为还原剂和燃料,能够替代焦炭实现这样的功能和作用。
目前欧盟包括瑞典等几个国家正在开展氢能替代焦炭的实验,综合信息来看,我们国家的宝钢、酒钢等企业,也在进行对应的研究或者是中小示范的项目,但没有进行工业化的运行。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氢能替代焦炭冶金的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我们的统计,2020年钢铁行业的用煤大概7.3亿吨,如果被氢气去完全替代的话,这个需求会非常旺盛。
以瑞典的项目进行数据测算的话,大概450万吨的钢铁,需要150亿度电进行制氢。我们按照2020年10.5亿吨粗钢计算,大概需要3.5亿度电的体量,相当于2020年电力生产的47%。
也就是说,即便有10%的钢铁产量被氢气替代的话,我们国家至少也要有5%的电用于制氢去供给钢铁行业,所以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
氢能的电池产业链主要包括制氢、加气站、燃料电池系统,还有燃料电池的一些应用。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包括新能源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2020年9月份的时候,下发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 汽车 示范应用的通知,给予了行业比较大力度的补贴政策。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包括四川、山东大概31个省市级的区域性的政策和规划,也陆续出台,去支持地方的制氢产业的发展。
现在来看,跟钢铁行业的氢能冶金不同,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商业化时期,应该很快就会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同时很多的大型央企也在布局氢气产业。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包括国家能源集团,还有中船重工、东方电气、东方集团等大型的央企都在参与氢气产业。 根据中国的氢能联盟预测,2050年氢能在中国的能源体系的占比要达到10%,氢气的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吨,其中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大概在2500万吨,基本上是在现在氢能产量的基础上翻一番的水平。
当然燃料电池的推广还有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成本比较高,经济性还面临一定的挑战。目前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比较贵,导致价格大概是燃油车的三倍,是电车的两倍左右,而且配套的加氢站费用也比较贵,一个加氢站大概建设费用是1500万左右,而且现在看的话,氢气的价格也比较高,每公斤的氢气大概在60~80元。
根据跟电动车和汽油车的对比,只有氢气降到40元以下,才有竞争的基础。
往期推荐
华创王小川:机构抱团瓦解,钢铁煤炭成为2021年的投资主线?
天风李鲁靖:全球迎来新一轮军备革命期,军工的机会何在?
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发展
平安证券:需求快速回暖,航空修复行情已启动
未来5到10年,颠覆性创新中的投资机会
更多精选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万得金融圈”(wandejinrongquan)查看。
(一)新冠疫苗推广加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新冠疫苗进展顺利电极箔充电桩,欧美开始大规模接种。 在 2020 年年底全球疫苗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海外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等多款新冠疫苗被批准紧急上市,而国内也有国药集团北京所与武汉所、科兴、康希诺新冠疫苗获准上市,中国、美国、英国、欧盟等多国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截止2月底,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总量已达2.57亿剂次,完全接种人数达到5375万人。
其中中国、德国、法国已分别接种新冠疫苗5252、622.56、 456.09万剂次电极箔充电桩;美国已接种新冠疫苗7524万剂次,第一剂疫苗接种率近15%,第二剂疫苗接种率近7.5%;英国已接种新冠疫苗2109万剂次,第一剂疫苗接种率近30%。
而随着疫苗产能电极箔充电桩的释放与民众对疫苗接受程度的日益提高,全球疫苗的接种速度也在加快,目前美国新冠疫苗每日接种量已经达到了201.08万剂次,大幅超过了美国总统拜登之前每天接种150万剂疫苗的预期,预计2021年夏末美国通过接种新冠疫苗将实现群体免疫。
新冠疫苗的接种或将有效抑制疫情,真正确立全球经济复苏拐点。
疫苗的使用对疫情显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表示,在以色列全国成年人口50.1%接种第一针辉瑞新冠疫苗,34.7%完成两针接种的情况下,对以色列120万人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辉瑞新冠疫苗对保护有症状感染的有效性达到94%。
而在英国的真实数据也显示,在15.6万接种疫苗前没有新冠感染史的 70岁英国人群中,阿斯利康与辉瑞两种疫苗接种第一针后28-35天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性约为60%,阿斯利康疫苗在接种35天后的有效性还能进一步提高到73%。
在疫苗的作用下接种疫苗的各国每日新增病患出现了显著的下降。随着新冠疫苗在世界各国接种数量与速递的提升,疫情逐步被逐步控制,这将彻底改变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彻底确立经济的拐点,加速全球经济的复苏。
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推出,使经济复苏与通胀预期抬升。 在遭受新冠疫情重创后,美国政府已推出多轮的财政刺激计划以援助美国经济复苏。继2020年底美国推出最后一次9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法案后,再次提出了新一轮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
目前该经济刺激计划已通过参议院投票,正式推出在即。美国新财政部长耶伦此前在G7会议上表示财政刺激很有必要并呼吁各国增加财政刺激。
在疫情大规模接种有效 抑制疫情驱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下,美国新一轮占2020年美国名义GDP约9.1%的1.9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将加速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并叠加近期强势上涨的油价,推高美国的通胀。而近期快速上涨的美国国债利率也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复苏,以及未来通胀大幅提升的预期。
铜直接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与通胀归来。作为最为典型的大宗商品有色金属,铜具备有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就商品属性而言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基本金属与重要工业原材料,其终端需求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建筑、 汽车 等领域,涉及经济生活与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
因此,铜需求直接映射了广泛的经济活动,当全球经济持续繁荣,铜的需求量就会总体增加,铜需求增速在趋势上与全球经济增速与制造业 PMI 较为拟合。而就金融属性而言铜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金属,与通胀相关性大。且全球铜价以美元定价,在通胀环境下美元贬值其相对比价价格将获得提升。
回顾近 20 年的铜价走势,铜价在经济复苏、通胀归来阶段中皆有强势上涨的表现,可以说是通胀环境中表现最佳的大宗商品之一。
通过复盘近20年的铜价表现,我们发现在过去20年3次美国经济复苏、通胀归来的过程中,美国经济(美国GDP增速)与通胀(美国CPI增速)触底回升上行至经济增速顶部时,铜价(LME铜月均价)都呈现大幅上涨态势,这3次铜月均价期间平均涨幅高达46.79%,这一收益率要高于黄金、原油、钢铁、铁矿石、大豆、豆粕等大宗商品,仅次于镍与棉花。
而在美国经济扩张上行至顶部(GDP增速见顶),但美国通胀继续上行,出现类滞胀的情况下,我们发现铜价还将继续上涨,铜价高点出现于更接近通胀高点而不是经济增速高点的时刻。
在过去20年出现的2次美国经济见顶,通胀继续上行直至顶部的过程中,铜价都维持了继续上涨的态势,且这2次铜月均价期间平均涨幅为37.57%,这一收益率要高于黄金、铝、钢铁、大豆、玉米等大宗商品,仅次于原油、糖与铁矿石。
综合来看,铜价于经济底部附近触底,随着经济复苏与通胀反弹从底部开始上涨,直至上涨于通胀顶部附近见顶,是通胀归来下最受益的大宗商品标的之一。
美联储强调维持货币宽松,全球流动性拐点仍未到来。自疫情发生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3月起大幅增长,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
美联储在采用“零利率+QE”的救市政策(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为0%,每月至少购买1200 亿美元债券),并进行了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出新的货币政策评估框架,希望通胀在一段时间内平均增长2%,即采用“灵活形式的平均通胀目标制”, 提高通胀阈值,允许通胀率“适度”高于2%而不立即采取收紧货币政策的措施。
尽管近期市场在疫苗大规模接种经济复苏、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与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即将推出下通胀预期抬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但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国会证词以及美联储高官近期表态都强调目前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仍远低于美联储的目标,离完成目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货币宽松政策还将持续。
动性拐点未至且美国财政部缩减TGA或将继续驱使美联储扩表的情况下,通胀预计将继续上行,从而支撑铜价持续上涨。
铜企资本开支下滑影响未来可投产的新建铜矿产能项目进度。全球铜企资本开支在2012-2013年达到顶峰后一路下滑,2017-2020年全球铜企的资本开支仍处于较低位置。按资本开支与铜矿投产规律看,从资本开支高峰转化为铜矿新增产能的投放高峰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
而2017年后铜企较低的资本开支的节奏,将影响中期铜矿山的建设与扩产项目的进程。虽然目前铜价已远高于铜矿企业开发新矿项目的激励价格,一些企业可能会加速项目建设,但由于新开发下一代铜矿的矿石质量下降问题,以及当前矿山需要遵守更高的环境与 社会 标准,这将导致新项目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被拉高,现在建矿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是过去的两倍。
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铜精矿产出。 全球在产铜矿山主要集中在南美智利、秘鲁及非洲刚果(金)等地,2019年智利、秘鲁与刚果(金)铜矿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3月以来,疫情在智利、秘鲁与刚果(金)等主要铜矿产区的蔓延,使当地被迫进入紧急状态,这严重影响了矿山运营与生产。
在疫情扰动下主要生产国智利、秘鲁铜6月矿产量出现下滑,而力拓、自由港、淡水河谷等主要铜企较年初下调全年产量预期。
据SMM统计,疫情直接引发2020年全球铜精矿产量较年初计划产量减少近46万吨。在疫情的干扰下,2020年全球铜矿产量有所缩减,较2019年产量同比减少近1.4%。
在大型铜矿新建项目开始投产、扩产项目产能逐步释放以及受疫情影响铜矿山产量恢复的支撑下,预计 2021 年全球铜矿的供应将有所回升。
据 Wood Mackenize 统计,2021年全球铜矿的新增产能(新项目投产产能+现有项目扩产产能)将达到135.75万吨,其中铜精矿新增产能125.15万吨,湿法铜新增产能10.6万吨。
预计2021年全球铜矿产能将同比增长6.57%至 2202万吨。此外,再叠加2021年从去年疫情影响中恢复的铜矿产量预计28.7万吨,2021年全球的铜矿供应将有明显回升。
干扰因素存在,2021年全球铜矿产量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虽然2021年全球铜矿有大量新增产能投放,但考虑到有55%的新投产产能位于非洲刚果金、博兹瓦纳与南美秘鲁、智利等疫情严重、疫苗覆盖较晚地区,其新建矿山项目是否能顺利投产,新增产能是否能顺利释放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2021年是全球铜矿山合同到期的大年,据彭博统计仅智利和秘鲁就总计有466.5万吨产量的铜矿山合同到期面临劳资谈判(如智利的 Chuquicamata、 Escondida 等大型铜矿山,秘鲁的 Antamina、Cerro Verde 等大型铜矿),目前高涨的铜价将会使劳方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罢工的可能性,最终影响到矿山的生产。
3 月初智利安托法加斯塔矿业公司旗下 Los Pelambres 矿工会成员就选择了罢工。在疫情、劳资谈判等因素的扰动下,2021 年全球的铜矿供应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 2021 年全球铜矿产量同比增长 4.11% 至 2149 万吨。
近 10 年新低的长单冶炼加工费显示 2021 年全球铜精矿供应仍然偏紧。虽然明年铜精矿供应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将有所改善,但考虑到 2020 年全球铜精矿的供应短缺后,行业铜矿库存已被大幅消耗,再叠加最近两年仅国内就有 78 万吨的新增粗炼产能投放,全球 2021 年冶炼粗炼增量接近 85 万吨,预计 2021 年全球铜精矿供应仍将将处于偏紧的状态。
国内大型冶炼厂与海外矿山敲定 2021 年长单 TC Benchmark 为 59.5 美元/吨,创下 2011 年以来的新低;以及近期因天气原因南美铜精矿运输至国内受阻下国内铜精矿现货TC持续下跌跌至36.7美元/吨,也反映了铜精矿市场的供应紧张。
而在铜原料相对于 2020 年缓解,国内冶炼新增产能投放的情况下,预计 2021 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 1.64%至 2411 万吨。
全球经济复苏下铜需求显著回暖。从全球铜的消费属地上看,中国、美国、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与地区,2020年中国、美国与欧盟的铜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74%左右。在疫情后,全球各国政府采用了 历史 新高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力度托底经济。
随着国内有效控制疫情,经济逐步复苏。而海外欧美国家在解除隔离、重启经济后,经济也开始反弹。在全球经济复苏, 中美欧等主要的铜消费国家制造业重新进入扩张区间后,全球铜消费在 2020年4月后出现明显的回暖。
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球全球全年铜消费同比减少1.01%至 2344万吨。而在“十四 五”开局之年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疫苗大规模接种及财政刺激促欧美经济快速复苏下,预计 2021 年全球铜需求将有明显的增长。
传统领域用铜维持稳定发展。 中国是全球铜消费的第一大国,2019年中国铜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52.12%。而在国内铜下游终端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建筑、交通、电子这几大领域中,其中电力板块占国内终端需求的46%左右。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电网预计“十四五”期间电网及相关产业的投资额在6万亿元,年均1.2万亿。电网投资额虽有收窄的趋势,但无大幅下滑可能性,且电力能源结构的转型将使电力耗铜量逐步释放,令电力行业用铜量维持小幅增长。
而建筑用铜方面,在国内自2017房地产新开工增速远高于竣工增速,房企积极销售期房缓解资金压力,根据交房周期预计2021年起将进入集中交付期,这将使房地产新开工与竣工的剪刀差缩小,地产竣工可能加速。
房地产后周期的装修端对于铜的需求量更大,房屋竣工面积有望随着新开工与竣工面积的裂口缩小而企稳回升,拉动建筑用铜消费。此外, 汽车 、家电在疫情后的消费回暖,都将支持国内的铜消费。
新基建、清洁能源或将成为国内未来铜需求增量的新亮点。
新基建作为国内经济转型的基建投资重点,是近些年国内政策支持的重点。
而新基建中的5G基站、充电桩建设会带动连接器、高强高导高屏蔽相关铜板带、铜箔需求;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将带动铜线缆、铜板带、接触性需求。
据 SMM 统计,2021 年 5G 基建、充电桩、特高压、轨道交通这些新基建对铜消费合计将达到 13.89 万吨,同比增长 22.92%。
此外,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新能源也将带来新的铜需求增量。
在“2030 年碳达峰、 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下,我国加快了新能源的应用,光伏、新能源 汽车 都将在“十四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0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 48.2GW,预计2021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需求将达到 55-65GW,“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装机规模将在 70-90GW。
美国铜开发协会统计,光伏发电每兆瓦使用铜约 5.5 吨,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年均铜需求将达到 44 万吨,较 2020 年增长 66%。而 2020 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量 131 万辆,渗透率为 5.2%。
根据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5 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 20%,预计我国 2025 年新能源 汽车 产量将达到 562 万辆。新能源 汽车 用铜量在传统内燃机 汽车 的基础上将是全方位的增加。新能源 汽车 电机、电池与充电功能都需要大量用铜,新能源 汽车 所带动的 汽车 智能化所提升的 汽车 电子,也将增加铜的使用量。
据 IDTechEX 分析师测算,纯电动 汽车 用铜量 83kg,而 2019 年平均每辆 汽车 用铜量为 12.6kg。假设每辆新能源 汽车 的用铜量为 80kg,2025 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用量将从 2020 年的 10.48 万吨增长至 44.9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 34%。
美国补库存周期将带动美国铜消费的增长。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下美国经济遭受重挫,生产几近停滞,但消费在美国货币、财政政策刺激下先于生产恢复,这使美国库存水平在 2020 年年中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而在疫情控制及多轮财政刺激下,美国经济逐步好转,制造业 PMI 已连续 9 个处于扩张区间,美国进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
过去 20 年,美国在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2016 年全球共振补库存都开启了补库存周期,补库存周期一半要持续 12 个月以上,最长可达 24 个月左右。美国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以及新一轮 1.9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有望在新冠疫情后的新一轮补库存周期中加速补库存节奏,进一步拉动铜需求。
低利率环境叠加人口结构改善,美国开启房地产上行周期,新屋建设与补库存将拉动美国铜消费量增长。
在美联储宽松政策下,房贷利率再创 历史 新低,据 Freddie Mac2021 年第一 周的基准 30 年期房屋贷款的平均利率降至 2.65%,一年前贷款利率仅为 3.64%,15 年期贷款利率降至 2.16%。
美国的低利率环境以及人口结构中有购房需求的 20 到 49 岁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打开了美国房地产需求,使美国房地产需求进入上行周期,美国新屋、成屋销售在 2020 年 4 月后均大幅增长,使美国成屋库存、成屋库销比、房屋空置率已下滑至 历史 低点。
在房地产旺盛需求与低库存下,美国房地产补库存拉动美国房地产投资与新屋建设,美国建造支出、已获得批准新建私人住宅增速在 2020 年年底出现了大幅增长。房地产是美国铜需求最大的消费终端,占美国铜消费总量的 43%。在美国新房销售增长及美国成屋补库存拉动新屋开工建设的情况下,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对铜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将有持续的增长。
美国新政府有望继续推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美国基建对铜的需求。
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兴盛于一战和二战战后时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但近些年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每况愈下,已到了具有巨大缺陷的地步。
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估计未来十年美国面临 2.59 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缺口,重新加大对美国基建设施的翻新与投资对美国政府来说已变得极为迫切。据 CNBC 消息,美国参议院一个重要委员会的主席表示,在 1.9 万亿的疫情纾困法案通过后,拜登政府的下一个重大优先事项将是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法案,这个基建计划可能会在 9 月底前作为更广泛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签署为法律。美国基建计划,预计将基于电极箔充电桩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重建美好 Build Back Better”提案,其中包括在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领域投入 2 万亿美元。
除了传统的基建计划,拜登政府还计划在电动 汽车 充电站、新能源 汽车 、零排放公交系统、可持续性建筑、清洁能源创新和保护上投入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铜消费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基础设施相关的电气电子与交通运输分别占铜需求的 20%、20%。
而清洁能源设施中光伏、风电、新能源 汽车 与充电桩也将拉动铜的新兴需求。在美国 2 万亿基建投资的支撑下,预计基建领域对铜的需求将有大幅提升。
综合来看,在国内铜需求稳定消费新亮点频现,海外经济复苏下铜消费将有明显增量情况下,预计 2021 年全球铜消费将同比增长 2.59%至 2413 万吨。
全球铜显性库存降至 历史 低位。2020Q1 因受疫情影响,全球铜需求大幅受挫,全球铜累库明显。而在 2020 年 4 月后,中国疫情被有效控制后经济逐步复苏,以及欧美经济重启后,全球的铜需求快速回暖。需求景气、供应受限,再叠加有关机构对铜的收储,使全球铜进入一个快速去库存的阶段。
全球三大交易所的显性铜库存(SHFE+LME+COMEX)自 2020 年 3 月 的 63.03 万吨的高点下降近 32.5 万吨至 2021 年 3 月初的 30.54 万吨,已接近 历史 的最低点; 上海保税区铜库存目前也维持在 36.55 万吨的 历史 较低水平。
而在 2021 年一季度全球铜消费淡季的情况,全球三大交易所铜库存的累库要低于往常年份,也显示了当下全球铜供需的紧张状况。
国内春节累库低于以往,4-5 月份或迎来加速去库存阶段。据 SMM 统计,2021 年国内上海、广东、江苏三地 社会 库存春节六周累库合计 13.41 万吨,低于往常年份的累库水平。
按照过往的 历史 规律,春节后第七周国内 社会 库存就将进入去库存阶段,预计今年 3 月底国内就将开始去库存。
在 2 月国内社融超预期下预计国内春季铝需求有支撑,而在近几个月智利、秘鲁相继受到社区堵路、疫情、海浪、卡车罢工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影响使国内冶炼厂铜精矿原料供应受限,叠加国内炼厂 4-5 月份的集中检修,预计今年 4-5 月份国内铜库存将加速去化,在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下催化铜价上涨。
在疫苗大规模接种彻底改变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制约,美国推出新一轮 1.9 万亿财政刺激,而美联储表态将继续维持货币宽松下,全球经济加速复苏、通胀预期快速上行。
复盘近 20 年 的铜价走势,我们发现铜价于经济底部附近触底,随着经济复苏与通胀反弹从底部开始上涨,且在经济增长停滞、通胀继续上行的类滞胀下继续上涨,直至上涨于通胀顶部附近见顶,铜是经济复苏、通胀归来下表现最优异的大宗商品标的之一。
受南美、非洲疫情与劳工纠纷等干扰下,2021 年全球铜精矿增量产出仍具有较高不确定性;而国内铜传统需求稳定、新需求亮点频现,海外经济复苏以及美国制造业补库存、房地产上行周期、基建大投资三期叠加下全球铜需求将有明显回升,预计 2021 年全球铜供需将呈现紧平衡状态。
美联储维持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拐点还未到来,经济复苏下逐步上行的通胀,叠加 历史 最低位置附近的全球显性库存在行业供需紧平衡下再去库化,将从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两方面一起发力推升铜价。
目前铜价已 上涨至 9000 美元/吨,我们认为从时间维度看本轮铜价将继续上涨直至美联储收紧流动性、通胀顶点预期出现,而空间上本轮铜价将大概率突破 10190 美元/吨创出 历史 新高。铜价的上涨直接利好于原料自给率高的铜行业上市公司,而铜精矿有新增产量的企业将放大业绩的弹性。
1)铜下游消费不及预期;2)美联储货币宽松不及预期;3)疫苗研发进度与使用效果不及预期;4)铜精矿产能投放快于预期;5)金属价格大幅下跌。
感谢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行业研究报告!
———————————————————
报告内容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
作者电极箔充电桩:中国银河证券 华立
更多最新行业研报来自:【 远瞻智库官网 】
1、首先充电器内部一般用铜箔片作为保险电极箔充电桩,由于铜箔片较窄,承受电流小,充电时容易被烧断。
2、其次直接在电路板上飞线焊好即可,注意正负极的连接是否正确,没有问题的话这样就有输出电极箔充电桩了。
3、最后修理完成后插上使用,看看是否有电流通过,有的话说明已经修好,没有的话请到专业的维修店维修。
目前对于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来说,主要体现在电池系统制造的全过程,电机驱动系统制造的全过程,电控系统制造的全过程,以及汽车充电设备制造的全过程。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程对电极镀膜机的需求特别明显。电机涂布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搅拌均匀的浆料涂布在金属箔上。在流程生产制造过程中,应使用电解液注射机将电解液及时注入能量电池的包装中,起到密封保护作用;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绕线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实现极片的卷绕,达到制造能量电池的目的。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的更新迭代,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在一些需求量较大的制造材料和零部件设备中,工艺和设备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新的制造工艺,如上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对于汽车上游产业链来说,能源电池的大量正极、负极、隔膜材料和制造工艺对电池制造至关重要。
对于下游产业链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电池的充电设备和制造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源电池的回收和加工。同时,某些制造工艺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强调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我国生产加工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具体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已经形成了国内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制造技术水平、汽车装备、质量控制等。评价体系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在此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给制造工艺带来了新的需求和变化,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新能源汽车在制造过程中的双重冲击。
厚铜线。
根据查阅搜狐网资料,充电桩电路板一般在四层板以上的厚铜线路板,铜厚通常1.6以上,充电桩电路板电流较大,电压高,薄板是承受不了的。
充电桩主板充电器内部一般用铜箔片作为保险,由于铜箔片较窄,承受电流小,充电时容易被烧断。
近日,董明珠自媒体平台公布一则消息。
格力智能仓储立体库 成功中标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立体库项目。
智能立体库,直白点说, 就是智能仓储。
据介绍,这个立体库目标是实现原材料到成品的自动拆盘组盘、自动堆垛式出入高架库、AGV自动线边配送、RGV自动分流、在线自动包装等功能。
该项目设计库位超过9000个,涵盖了存、拣、检、装等工艺,业内肯定是很领先的了。
看看图吧。
最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意味着, 曾经几百甚至几千人的工作如今只用一个人就能胜任。产业工人们被取代似乎又进了一步。
这个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其实和格力是有关联的, 中标是意料之中。
今年7月,格力电器以自有资金2亿元认购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成为新疆众和第三大股东。
格力为什么要持股新疆众和?
除了新进持股的格力位列第三大股东外,新疆众和的第一大股东特变电工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持了36%股权。
特变电工不说了,上市民企,就是一个大字,目前市值258亿。
新疆众和是生产高纯铝和铝电解电容器用光箔的,主要产品就是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水平行业领先,国际上看也是不错。
新疆众和的产品主要可应用于 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 汽车 电子等 新技术以及 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
格力入股新疆众和,是为了 打通产业链上游,降低和稳定制造成本,提高协同效率 。目前,新疆众和就是格力电器中高压化成箔材料的重要供应商。
但是新疆众和本身资质如何呢?
2019年一季报,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6.66%,净利润同比下跌3.5%,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 下跌16.48%。
年报数据也不好看,其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2017年下滑18.90%,且低于2016年。
华创证券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研究报告指出,供需层面看,电极箔本身行业供给过剩,2017年产能利用率仅为40%左右。
行研方面,东北证券4月2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铝价中枢抬升,景气度回升,公司利润会改善。到底有没有改善,二季度业绩出来了再说吧。
要看明白董明珠的意图并不难。
格力这些年在供应链上的大手笔早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构建一个 全产业链企业,而不是一个下游制造业企业。
所谓下游制造业,以空调为例,就是把所有空调需要的部件买回来,拼装,卖掉。这么做,技术含量不高,护城河基本没有。
但是当你成为了一个全产业链企业,基本所有部件自己制造,成本降低且控制力增强,不受制于人,那么,护城河就很深了, 也容易获取行业垄断地位。
空调的核心技术,是压缩机,占空调成本的30%左右。1985年成立的格力下设全资子公司珠海凌达,就是做压缩机的。
目前,国内压缩机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美芝、凌达和海立。而美芝是美的旗下的压缩机企业。
格力在2017年9月就披露举牌海立股份,持股达到5%,2018年7月又实现二度举牌,目前持股比例达到10.41%,为海立股份第二大股东。
这么做,一方面凌达自己产能吃紧,格力要稳住货源,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布局全产业链。
格力还入股了芯片领域的闻泰 科技 ,为智能制造打基础。今年6月,格力披露已经直接以及间接持股闻泰 科技 10.98%股权。
没错,董小姐布局芯片了。
现在又联手新疆众和,还搭上了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这样的热门行业。
说回格力做的这个新疆众和的智能仓储项目,可以看出,格力未来不仅想做全产业链了,还是智能全产业链。
董明珠改造制造业的决心能看出来,但是格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就是太依赖空调了。
没错,现在格力是空调界的龙头,但是完全依赖空调,无疑是危险的。
根据格力2018年年报, 其营业收入的91%都是空调,且主要内销。
格力的另外一重危机则是公司治理方面。管理层的意见是否统一、决策是否有效、审慎等问题常年困扰格力。格力的混改问题也悬而未决。
外部坏境不断变化,随着小米等互联网企业进军高端制造业,格力能否成功培育出多元化的产业,丰富自己的结构,构建竞争优势,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前段时间格力和奥克斯的举报事件,反映的实际上是空调行业基本面下滑 :蛋糕做不大了,怎么分就出矛盾了。
董明珠是格力的嘴巴、心脏还是大脑?
她退休之后呢?
这个格力的禁忌话题始终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