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工厂,ngu工厂

原创
zblog 2023-03-10 10:10 阅读数 3 #AGV移动机器人
文章标签 nand工厂

SK海力士宣布开发出238层闪存芯片,将于明年量产

SK海力士宣布开发出238层闪存芯片,将于明年量产

SK海力士宣布开发出238层闪存芯片,将于明年量产,SK 海力士 238 层 NAND 闪存在达到业界最高堆栈层数的同时实现了全球最小的面积。SK海力士宣布开发出238层闪存芯片,将于明年量产。

SK海力士宣布开发出238层闪存芯片,将于明年量产1

据国外媒体报道,周二,韩国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宣布,它已开发出238层NAND闪存芯片。

该公司表示,这款芯片是最小的NAND闪存芯片,数据传输速度与上一代芯片相比提升50%,读取数据消耗的能量降低21%,将用于PC存储设备、智能手机和服务器,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开始批量生产。

去年12月30日,SK海力士宣布完成收购英特尔NAND闪存及SSD业务的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的交易中,英特尔向SK海力士出售SSD业务(包括转让NAND SSD相关的知识产权及员工)和大连的NAND闪存制造工厂,SK海力士则向英特尔支付70亿美元。

这笔收购交易的第二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3月及之后进行,届时SK海力士将向英特尔支付余下的20亿美元。据悉,英特尔出售给SK海力士的相关资产交由后者新设立的子公司Solidigm管理。

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正在抑制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购买力,SK海力士在7月下旬宣布,将无限期推迟投资33亿美元新建存储芯片工厂的扩张计划。

据悉,SK海力士决定推迟扩建的工厂是该公司此前决定在清州园区建设的M17存储芯片工厂,该工厂原本计划于2023年晚些时候开工建设,预计最早于2025年完工。

外媒报道称,该公司之所以决定推迟扩建计划,可能是由于成本上升以及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放缓等问题。

SK海力士宣布开发出238层闪存芯片,将于明年量产2

SK 海力士官宣全球首发 238 层 512Gb TLC 4D NAND 闪存,将于明年上半年投入量产。现在,SK 海力士官方发文对其最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SK 海力士 238 层 NAND 闪存在达到业界最高堆栈层数的同时实现了全球最小的面积。

SK 海力士在 2018 年研发的 96 层 NAND 闪存就超越了传统的 3D 方式,并导入了 4D 方式。为成功研发 4D 架构的芯片,公司采用了电荷捕获型技术 (CTF,Charge Trap Flash) 和 PUC (Peri. Under Cell) 技术。相比 3D 方式,4D 架构具有单元面积更小,生产效率更高的优点。

官方称,新产品每单位面积具备更高的密度,借其更小的面积能够在相同大小的硅晶片生产出更多的芯片,因此相比 176 层 NAND 闪存其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34%。

此外,238 层 NAND 闪存的数据传输速度为 2.4Gbps,相比前一代产品提高了 50%,芯片读取数据时的能源消耗也减少了 21%。

SK 海力士计划先为 cSSD 供应 238 层 NAND 闪存,随后将其导入范围逐渐延伸至智能手机和高容量的服务器 SSD 等。SK 海力士还将于明年发布 1Tb 密度的全新 238 层 NAND 闪存产品。

SK海力士宣布开发出238层闪存芯片,将于明年量产3

7月26日,美国美光科技表示将开始出货其最先进的NAND闪存芯片,也是首家正式宣布将NAND芯片扩展到超过200层的企业;本周三,韩国的SK海力士也宣布开发出一款超过200层的闪存芯片。

美光的闪存芯片由232层存储单元组成,数据传输速度将比其上一代176层的芯片快50%,且封装尺寸比前几代产品还要小28%。该芯片将主要瞄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以数据为中心的领域,满足其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需求。

韩国SK海力士公司今日也宣布,开发出超200层的.NAND闪存芯片。该款芯片由238层存储单元组成,比美光的最新芯片还要多装6层。

据SK海力士称,238层芯片是其尺寸最小的NAND闪存芯片,数据传输速度和功率比上一代提高了50%,读取数据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21%。

SK海力士这款最新芯片将在2023年上半年开始量产;而美光则表示将于2022年底开始量产232层NAND。

层数越高越好

NAND闪存几乎应用与所有主要的电子终端之中,智能手机、电脑、USB驱动器等都有它的存在。闪存受不受市场欢迎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成本,二就是存储密度。

而自2013年三星设计出垂直堆叠单元技术后,芯片的层数比拼一直是各大NAND闪存芯片厂商竞争的重点。

与CPU和GPU仍在竞争增大晶体管密度、用更精细的技术大幅提高芯片性能不同,在NAND市场,目前,想要大幅提高存储密度,增加层数就是关键。因此,NAND闪存从最初的24层一路上升,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层。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在闪存芯片领域,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技术架构和演进路线图,并不完全一致,各家都有各家的技术工艺特色。在低层级的时候,3D堆叠确实能够显著提升闪存的性能,但是随着层数的增加,性能提升也会遭遇瓶颈,需要在技术、成本和性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总体而言,层数的领先并不能代表闪存技术上的绝对领先,还是综合成本和性能来看。

美光232层NAND使用了与三星第七代闪存相似的“双堆栈”技术。将232层分为两部分,每部分116层,从一个深窄的孔开始堆叠。通过导体和绝缘体的交替层蚀刻,用材料填充孔,并加工形成比特存储部分,从而制造出成品芯片。

而蚀刻和填充穿过所有堆叠层的孔,就成为了NAND闪存层数增加的技术关卡。

200层的野心

目前,大多数的闪存芯片仍在生产100+层数的芯片,但众多生产企业对200层的生产工艺都是跃跃欲试。

早在2019年,SK海力士就做出过大胆假设,在2025年推出500层堆叠产品,并在2032年实现800层以上。

今年稍早,美国西部数据与合作伙伴日本铠侠称,将很快推出超过200层的BiCS+内存芯片,预定在2024年正式面世。

参与层数竞争的三星电子也被曝将在今年底推出200层以上的第八代NAND闪存,业界猜测可达224层,传输速度和生产效率将提高30%。

现在全球的闪存格局,三星电子虽是技术的奠基者并在过去一直领导市场发展,但在200层以上的竞争上,略落后于美光与SK海力士。这两家公司入局虽晚,但技术演进势头很猛,在技术上可能保持领先优势。

而未来,据欧洲知名半导体研究机构IMEC认为,1000层的NAND闪存也不是很远,或在10年内就会出现。层数之争依旧是NAND闪存的主旋律,就看能否有人弯道超车了。

世界上能造芯片的国家有哪些?

第一,美国“硅谷”,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中心依然是美国“硅谷”,整体来看,“硅谷”是芯片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芯片产业中心,生产的芯片约占全美国的三分之一。

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和微处理器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就位于美国硅谷。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面,英特尔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英特尔是一家IDM,也就是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垂直一体化的芯片供应商。

而全球5大芯片设计企业,有4家总部位于“硅谷”,包括博通,高通,英伟达和AMD,当然这里面还包括自研芯片的苹果公司,FPGA巨头赛灵思。由于拥有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硅谷实际上也是全球芯片代工产业最重要的市场源头,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美国三大芯片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公司,科磊,泛林研发的总部也都在“硅谷”。

第二,得克萨斯州,如果说“硅谷”是美国芯片产业的研发和设计中心,那么得克萨斯州就是美国芯片产业的制造中心。该州的晶圆工厂主要集中在达拉斯和奥斯丁,总共有15家晶圆工厂。达拉斯是TI(德州仪器)的总部所在地,而TI总共在德州拥有5家晶圆工厂。

而中国两大芯片龙头企业的台积电,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忠谋,张汝京均出身于德州仪器。作为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供应商,TI的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其它厂商。此外,三星电子在该州拥有一座12吋晶圆工厂,Qorvo拥有3座晶圆工厂,恩智浦有3座工厂,英飞凌,高塔半导体,X-Fab各有一座工厂。

第三,韩国京畿道,整体来看,韩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芯片产业生产国,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存储芯片市场处于垄断地位。而韩国芯片生产的大部分产能又都集中在京畿道。

从三星电子来看,目前在韩国的晶圆工厂有5座(其中12吋晶圆厂4座,8吋晶圆厂1座),分别位于华城,平泽等地,主要产品包括逻辑芯片代工,图像传感器,存储芯片等。京畿道的韩国芯片企业大都是IDM,覆盖从设计,晶圆制造以及封装测试环节。而从事专业代工的企业有东部高科等。

第四,中国台湾省,台湾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基地,而主要晶圆工厂分布于北部的新竹,南部和中部的科技园区。在新竹科学园,这里是众多芯片企业总部所在地。

包括代工企业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半导体;芯片设计企业联发科,联咏,瑞昱;硅晶圆企业环球晶圆等。而在中部,南部的科技园区,同样拥有众多的晶圆工厂。目前代工龙头台积电在台湾地区拥有12吋晶圆工厂4座,8吋晶圆工厂4座。

第五,日本九州岛,日本芯片产业以IDM为主,尤其在功率半导体,图像传感器,闪存等领域拥有优势。日本芯片企业的研发部门大都位于东京等大城市,九州岛以芯片生产为主,产值约占日本总产值的30%左右,其中比较大的工厂包括索尼的12吋晶圆工厂,瑞萨电子的8吋晶圆工厂,三菱电机的IGBT工厂等。

第六,德国德累斯顿,德累斯顿也被称为德国的“硅谷”,这里聚集了美国芯片代工企业格罗方德,本土芯片巨头英飞凌,博世等。英飞凌是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博世在汽车电子,MEMS传感器领域拥有很强的实力,两家本土企业都以IDM模式为主。格罗方德是全球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德累斯顿工厂也是格芯最早建立的晶圆工厂。

第七,新加坡,新加坡拥有完整的芯片产业体系,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及封测等环节,其中大部分是外资企业,包括有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晶圆代工企业格罗方德,台积电,联电等。其中美光科技拥有三座NAND闪存工厂,包括部分研发业务,目前该工厂是美光在亚洲地区的主要研发和生产中心。

解决SD卡数据丢失的方法有哪些?

1.首先将SD卡连接到电脑。

2.下载安装强力数据恢复软件。

3.下载安装完毕后打开强力数据恢复软件nand工厂,因为我们是要恢复丢失nand工厂的SD卡数据,因此这里我们要选择“U盘手机相机卡恢复”。

4.选择需要恢复丢失数据的SD卡然后点击下一步。

5.接着软件就会对SD卡进行扫描,扫描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我们耐心等待。

6.扫描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在扫描结果里看到丢失的SD卡数据,根据自己的需求勾选需要恢复的SD卡数据,如果想要恢复SD卡里的全部数据,那么全部勾选即可,然后点击下一步。

7.点击浏览选择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丢失的SD卡数据,这里建议大家不要存放在C盘。选择完毕后点击下一步。

MMC(Multi-Media Card,多媒体卡)由西门子公司Siemens和SanDisk于1997年推出。由于它的封装技术较为先进,7针引脚,体积小、重量轻、非常符合移动存储的需要。MMC支持1bit模式,20MHz时钟,采用总线结构。

SD卡是由松下电器、东芝和SanDisk联合推出,1999年8月发布。SD卡的数据传送和物理规范由MMC发展而来,大小和MMC卡差不多,尺寸为32mm x 24mm x 2.1mm。长宽和MMC卡一样,只是比MMC卡厚了0.7mm,以容纳更大容量的存贮单元。

SD系列记忆卡都是SanDisk完成测试后送交SD卡协会认证规格,因此几乎所有专利权都掌控在SanDisk手上。不过在2007年,因为NAND市场的动荡SanDisk变卖了家当,给外界一种即将消失错觉。失去了很多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最重要的NAND工厂都卖给了美光。没多久,重新吸引外资换了脸面的SanDisk,无心再研发Flash技术和建立新厂。而是注资东芝与东芝合作,使用东芝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生产芯片。之后东芝试产的新产品都会有两个品牌的LOGO。SD卡也不例外,两个品牌的产品拥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两个牌子也是SD卡市场的主要供货来源。

nand工厂,ngu工厂 AGV移动机器人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