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
文 |?James
这个春节假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抵抗疫情。人们纷纷捐款捐物,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虽然全城封闭,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汇聚在这里,让我们感到这个冬天并没有那么冷。
武汉是“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重镇。东风汽车总部、东风多家合资工厂、上汽通用工厂都建在武汉市。此外,汽车制造行业供应商博世、伟巴斯特在武汉都有零部件工厂,为世界各地提供转向系统等车用零部件。
此次疫情集中爆发于春节假期期间,目前也对春节后企业复工造成了影响。目前,位于武汉市的汽车制造行业工厂全部停工,预计最早也要2月14日才能复工。疫情的持续肆虐,武汉的汽车制造业不得不暂时停下来。这次至少三周的停工,对武汉的汽车制造业,甚至对全国的汽车制造业都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一、湖北汽车企业超千家 乘用车年产超200万辆
湖北省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同时,湖北省也是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受疫情影响,目前全省汽车制造行业基本全部停产。据湖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湖北省汽车制造业企业共有1490家,当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289.38亿元,占全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值的17%。目前,湖北全省汽车制造业从业人数达42万人。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湖北省乘用车产量达到224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约10%。
此次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是湖北全省汽车制造业的中心。武汉作为全国六大乘用车基地之一,汇集了中、法、美、日四大车系。据武汉汽车产业发展办公室统计,2018年武汉汽车产量为17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连续第9年成为武汉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据了解,有多家车企和汽车产业供应商在湖北省都设有制造工厂。目前,湖北省内共有整车厂商20家,其中武汉市12家,占到全省一半以上。此外,十堰、襄阳也是湖北重要的汽车产地。
▲位于武汉的东风集团总部
东风集团总部就位于武汉市,其中一家乘用车工厂建在武汉市,其他乘用车和商用车工厂大多也在湖北省内。另外,东风集团的合资公司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雷诺、东风本田的整车工厂都设在武汉市。此外,上汽通用、江淮汽车、比亚迪、金龙客车都在武汉设有工厂。
在湖北其他地区,襄阳市建有东风集团的乘用车、商用车工厂,东风合资公司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日产整车工厂也建在襄阳市。
在湖北十堰,东风集团、大运汽车、三环汽车等车企建有工厂;此外,在随州、黄冈、大治、宜昌也有一些企业的汽车工厂。
二、武汉车企数量占湖北一半 东风本田最受伤
目前,在湖北武汉的车企中,东风集团及其合资公司的规模最大,产能最高。
1.东风乘用车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在武汉的工厂主要生产东风风神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还生产东风系列发动机。其中,东风风神车型有AX3、AX4、AX5、AX7、A9以及E70纯电动车。整个工厂设计产能可以达到每年21.5万辆,2018年这家工厂共生产整车8.5万辆。
2.神龙汽车公司
东风与PSA集团建立的神龙汽车公司就是是另一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车企。目前,神龙汽车在武汉共有三个工厂,第一工厂的产能为每年30万辆,第二工厂和第三工厂为每年15万辆,总产能为60万辆。
不过,由于近两年车市遇冷,神龙汽车武汉第三工厂目前已经停产。2018年,神龙汽车位于武汉的第一、第二工厂的年产量达到17.7万辆。
▲位于武汉的神龙汽车总部
目前,神龙汽车的武汉工厂主要生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和东风风神三个品牌的18款车型。其中,东风标致有5008、4008、3008、2008、408、308S、308、301共8款车型;东风雪铁龙有C3-XR、C4世嘉、C6、C5、C4L、爱丽舍、天逸C5 AIRCROSS、云逸C4 AIRCROSS共8款车型;东风风神有L60和A9共2款车型。
3.东风本田工厂
东风集团与本田的合资车企东风本田总部设在武汉市,同时旗下三家整车工厂也全部位于武汉。2018年,东风本田位于武汉的工厂整车年产量达74万辆。
▲东风本田武汉第二工厂生产线
东风本田第一、第二工厂承担东风本田的大部分产能,第一工厂主要生产CR-V、思铂睿、艾力绅车型,年产量为24万辆;第二工厂主要生产XR-V、思域、哥瑞、竞瑞车型,年产量也为24万辆;第三工厂一期于2019年4月正式投产,目前年产量为12万辆,二期预计将于今年正式投产,届时将扩大新能源车的产能。
4.东风雷诺工厂
东风集团与雷诺的合资车企东风雷诺工厂也位于武汉,目前工厂共有员工大约2000人,发动机产能15万台/年,整车产能15万辆/年。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东风雷诺科雷缤、科雷傲和科雷嘉三款车型。2018年,东风雷诺武汉工厂的整车产量为4.8万辆。
5.上汽通用工厂
除东风集团外,上汽通用汽车在武汉也设有分公司,公司员工大约6000人。目前,一期、二期工厂合计年产能约48万辆,发动机年产量可达45万台,约占上汽通用总产量的23%。
上汽通用在这个工厂中生产雪佛兰和别克两个品牌的车型。其中,雪佛兰车型有科沃兹、探界者、科鲁泽,还计划于今年开始生产畅巡电动车;别克车型有英朗、阅朗、GL6、微蓝电动车。
▲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油漆车间
6.其他位于武汉的车企
江淮汽车、比亚迪汽车和金龙客车也分别在武汉设有工厂。
江淮汽车在武汉主要生产新能源车,年产量可以达到2万辆。
比亚迪在武汉主要生产新能源商用车,也包括新能源客车,年产可达8000辆。
此外,金龙客车在武汉生产纯电动客车,年产可达1万辆。
7.对车企的后续影响
疫情蔓延之下,对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的车企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每日损失工厂维持费用,同时也会让车辆交付周期拉长,最终影响到自己的销量和营收情况。
从产销规模来看,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当属东风本田。
本田在中国是热销品牌,2019年在中国销量超过155万辆,增幅超过8%。总部和工厂都位于武汉的东风本田,其2019年累计交付78.8万辆汽车,超过广汽本田的76.5万辆,同比增长达13.2%。
也就是说,如果疫情不结束,东风本田的全部产能,本田在中国超过一半的产能都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由于工厂不开工,也会让其新车交付时间延长,进而影响到终端销量。
三、疫情蔓延让整车厂损失惨重 新车上市或将推迟
疫情蔓延,会对武汉以及整个湖北的车企产生多方影响。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每日损失工厂维持费用。
日前,据报道北京奔驰向天津政府发函申请让19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提前复工,以保证北京奔驰的工厂能够正常运转。
北京奔驰在函件中表示,如果不能正常复工,北京奔驰每日损失高达4亿元人民币。
其他整车厂的运维成本可能不及奔驰这种豪华品牌那么高,但也至少说明整车厂停工损失之惨重。
其次,由于武汉和湖北地区的复工时间最晚,因此会影响其在汽车市场上的交付时间。
目前国内车市竞争颇为激烈,如果交付时间拉长,消费者恐将转向兄弟品牌(例如从东风本田转向广州本田),甚至其他品牌,影响企业复工后的销量情况,最终影响到营收,加剧亏损。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测,第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量将会大幅下降,今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量将下降2%。2019年,中国汽车产量大约是2500万辆,根据标准普尔的预测,今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量将会下降50万辆。
此外,由于车企研发人员也处于停工状态,各大车企的新车上市计划也将受到影响。
一位在武汉东风集团工作工程师告诉车东西,停工后,公司正在进行的新车项目试验需要延期。同时由于零部件生产制造也会滞后,因此即使复工后,也不能马上开展相应研发。
“就是说停工一周,造成项目落后的进度实际上是会大于一周。”这名工程师这样向车东西说道。
▲CR-V混动版
本田汽车在今年初宣布,将引入SPORT HYBIRD e+插电混动动力系统,应用于本田CR-V,加速本田电动化布局,此外还将引入思域的两厢版本。这两款即将发布的新车都在武汉工厂生产。
受此次疫情影响,本田的新车计划或许也会有所推迟。此外,正在进行的本田第三工厂二期项目建设可能也将受到影响。
神龙汽车计划在今年5月投产标致4008和雪铁龙天逸PHEV两款车型,虽然计划在成都工厂生产,但生产前大量供应商的突然停工或许也会对新车上市造成影响。
目前车市竞争激烈,推出新车是增加车企竞争力的关键,如果新车上市受到影响,也将让老款车型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甚至失去一定的市场份额。
最后,对车企的员工来说,疫情也意味着收入与福利待遇的下滑。
上述工程师告诉车东西,疫情结束后,其绩效工资大概率将下滑甚至取消,影响收入。与此同时,为了追赶研发进度,其所在的研发中心也是大概率将增加加班时间。
四、上千家零部件企业受影响 已致海外车企停工
武汉除了有大量的整车工厂,还有大量配套零部件供应商。据统计,2018年,在武汉市共有1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约占全国6%。在1100家零部件企业中,世界500强有16家。2018年,武汉市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目前,全球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伟巴斯特、法雷奥在武汉都设有工厂或研发中心。
1.博世
目前,博世在中国大陆的制造工厂共有23个,主要制造电动车的电机、变速箱和电力设备,并出口到其他国家。在武汉的两家工厂主要制造汽车转向系统和热力技术部件。此外,博世在芜湖、南京、常州、无锡、太仓等城市也有制造工厂。
▲博世位于上海的总部
2019年,博世在亚太地区的销售总额达到225亿欧元,其中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00亿欧元。
博世首席执行官Volkmar Denner表示:“武汉的两家工厂约有800名员工。目前,还没有员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他指出,由于停产日期正处于中国的春节假期,因此对博世全球业务的影响较小。
不过,他也警告称,如果停产持续到3月,将对博世的国际业务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2.伟巴斯特
德国供应商伟巴斯特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就位于武汉市。目前,伟巴斯特在武汉的工厂主要制造电动天窗、电热系统和电动车充电站。
据了解,伟巴斯特武汉工厂在去年扩建之后,目前每年能够生产200万个汽车天窗系统、120万个电热系统和60万个充电桩。
▲2019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了伟巴斯特武汉新工厂的开业仪式
不过,伟巴斯特目前遭遇了比较严重的状况,武汉伟巴斯特工厂内有7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伟巴斯特在德国的总部已经关闭,预计将于2月11日重新启用。
伟巴斯特首席执行官Holger Engelmann表示,公司1000多名员工将在家中工作9天。
此前,伟巴斯特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7名员工中有5名是德国人,2名是中国人,这7人都曾参加伟巴斯特总部的会议,并可能和其他员工有密切接触。
3.法雷奥
供应商法雷奥在武汉也建有研发中心。目前,中国是法雷奥最大的市场,销售额约占总量的1/4。
法雷奥在武汉的研发中心目前也出停工状态。这个研发中心主要是针对舒适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汽车大灯、毫米波雷达、4G/5G通信车模块等技术进行研发,同时布局下一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
据了解,2019年,法雷奥投资5500万元人民币,在原始研发中心基础之上进行扩建,并且还招募了1000余名顶级研究人员。
4.其他企业
在武汉市的1100多家零部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一半以上,8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都不超过500人。
因此,武汉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民营小企业为主。而这些企业在疫情不断蔓延的今天,生存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汽车产业是一个长链条的产业,如果零部件企业不能复工,车企即使复工也无法继续生产,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目前的消息来看,在武汉和湖北的零部件企业的复工时间与车企的复工时间恐有时间差,整个湖北地区的汽车工业,在复工后恐怕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由于湖北的一些零部件企业还向海外出口零部件,因此也导致一些外国车企出现停工的情况,例如位于韩国的现代汽车、起亚汽车、雷诺三星工厂目前已经停产,位于日本九州的日产九州工厂也将于本周五停产。
结语:肺炎疫情或将使传统车企雪上加霜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目前每天新增病例已经有所下降,治愈患者也越来越多。不过,这次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已经牵动全球的神经。
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后,各大车企也将尽快复工恢复生产。
东风集团工程师告诉车东西,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经采取措施,保证企业部分工作开展。
1.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就开始了线上办公,合作完成的工作大多通过邮件交流即可。
2.在企业复工之后,每周减少一天休息日的方式加紧生产。
3.如果公司状况不佳,还有可能采取其他措施。
东风集团是武汉地区最大的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停工的影响巨大。同样,武汉还有规模较小的车企,它们的情况会更加艰难。未来,汽车制造行业可能要过一段“苦日子”了。
近年来,由于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传统车企竞争力不足的情况正在逐渐显现。加之此次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工业核心区域之一的武汉也将遭遇沉重打击。本就竞争力下降、利润率下降的传统车企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对于疫情重灾区湖北省的车企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电侦探了解到:前几天,博格华纳在湖北武汉的全新工厂开业。该工厂的目标是扩大博格华纳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本地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带有驱动电机、P2电机和集成控制器等的48V一体机。博格华纳于2015年完成了对雷米电器的收购,并于次年在武汉启动了新工厂项目。新工厂整合了原雷米汽车武汉工厂及周边几个生产设施,新增几条生产线。在原有产能的基础上,首次启动驱动电机、P2电机等电动及混合动力产品的本地生产。目前,工厂有300多名员工。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部门总裁兼总经理斯特凡·德梅尔博士说:这是博格华纳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投资项目。新工厂将提升博格华纳在中国的内燃机、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线的生产能力,促进当前和未来的业务增长。
东风日产武汉工厂量产时间2018-08-29、
日产武汉新工厂正式获批,开启在华新征程
目前东风日产已形成四地五厂的制造体系,分别是广州(总部2厂)、襄阳、大连、郑州4大生产基地,累计产能达到了近130万辆。按照日产在2017年底发布“Nissan M.O.V.E to 2022”的中期事业计划,日产将在中国市场投入600亿人民币,在2022年前将产能提升至2017年销量的1.7倍,即约260万台,且要挑战合资品牌TOP3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增加现有工厂产能。
此前,日产方面曾考虑收购PSA位于武汉的工厂,但最终双方未能谈拢。这不投资建厂势在必行。
根据消息,湖北省发改委正式同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市建设乘用车扩建项目”,新工厂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工业园,分两期建设,年产能30万辆,建设期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为98.51亿元,其中东风公司持有66.86%的股份。
今年6月,东风有限已和常州市政府达成协议,将对现有东风常州基地的产品定位进行战略调整,新增改造投资10亿元,同时采用东风日产的标准生产线投产日产品牌车型,年产能可达到12万辆规模。看来日产方面势要狠抢国内市场这块肥肉了。
最后,再看一下销量方面,截至7月,东风日产终端累计实现销售61.09万辆,同比增长10.3%,增长势头强劲。如不出意外完成产销重任应该是不成问题。
前天,东风日产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标志着东风日产开启全新纪元的征途已然来临。年轻的东风日产正以豪迈的步伐,稳健的脚步向着下一个1000万发起冲击。国内市场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谁稳谁次肉。
简介武汉新工厂运营:日本名幸集团创立于1975年武汉新工厂运营,以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制造及销售为主营业务武汉新工厂运营,主要为APPLE、SIEMENS 、MOTOROLA、BOSCH、PANASONIC、SAMSUNG、SONY、CANON、TOYOTA、BMW、HITACHI、MITSUBISHI、SANYO等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提供上游电子产品服务。
日本上市公司株式会社名幸电子(MEIKO)继1998年投资2.05亿美元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名幸电子(广州南沙)有限公司后,于2005年决定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开发区)再设立一个新工厂,即名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作为其在中国大陆的又一个新的PCB生产基地。
名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是日本株式会社名幸集团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建的第二个大型印刷线路板生产基地,主要客户为欧美、日本、韩国等国际知名品牌,如苹果、摩托罗拉、西门子、三星、松下、东芝、索尼、三菱、住友等。公司总投资3.26亿美元、占地面积15.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公司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设并在2006年7月15日顺利投产,二期工程建设已于2009年5月完成投资建设。公司多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全省扩大开放先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先进单位。公司将在筹建第三期工厂,三期工厂完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产能的单体印刷线路板生产工厂。
公司下辖三大事业群武汉新工厂运营:任意集层基板事业群、贯通板事业群、
铝散热基板事业群。生产涉及液晶电视、手机、数码相机、打印机、车
载板、导航仪、太阳能、LED等多种领域用基板。
公司认真贯彻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TQM),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同时公司通过不断地持续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为社会造福。
法定代表人:和田纯也
成立日期:2005-07-18
注册资本:17380万美元
所属地区:湖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00774591967B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商合资)
人员规模:1000-4999人
企业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大道9号
经营范围:生产、设计、加工IVH型、BUILD UP型、高密度互连积层板、多层挠性板、刚挠板,封装载板、电子集成电路板等各种多层印刷线路板的制成品和半成品;集成电路板所涉及到的相关电子类产品的半成品、成品的组装;印刷线路板的插装、各类印刷线路板生产用设备、夹具、钻头、金属掩膜等工具的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和转让;销售本企业产品;自产三废物的处理生产。(以上经营范围中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项目经审批后或凭有效的许可证方可经营)
吉利与瑞典方面签署武汉新工厂运营了在哥德堡筹建“吉利欧洲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据悉武汉新工厂运营,该创新中心是吉利控股集团在欧洲大陆的单体设施最大投资,建成后将着力主动安全、自动驾驶、互联互通等领域的研究。
据了解,这次签约的创新中心紧邻欧洲目前最先进的科研集群之一:瑞典西部的林德霍尔姆科技园,截至目前该项目是吉利控股集团在欧洲大陆的单体设施最大投资。建成后的创新中心面积约70000-80000㎡,并将以主动安全、自动驾驶、互联互通等领域为其研究重点。按照规划,该中心将容纳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动力系统研发中心、吉利设计造型中心哥德堡工作室、领克欧洲销售和市场团队等。
李书福董事长表示:“非常感谢瑞典政府长期以来对吉利控股集团的支持,这坚定了武汉新工厂运营我们在吉利欧洲创新中心进行长期投资的决心。在过去几年里,CEVT在哥德堡开发最先进的模块架构和未来技术,吉利和沃尔沃形成了巨大的协同效应,实现了共同发展。未来,我们希望依托哥德堡杰出的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将吉利创新中心打造为欧洲最先进的创新中心之一。”
吉利控股集团于2010年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后,与哥德堡及瑞典开展了紧密协作。截止去年,沃尔沃汽车已实现经营利润110亿瑞典克朗,全球销量超过53万辆,创历史新高。2013年,吉利聚集了欧洲汽车行业的优秀人才,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全新的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VT),历时3年多,打造了全新CMA基础模块架构,代表了欧洲先进的研发理念和国际前沿技术。吉利在今年正式发布的欧洲技术、欧洲设计、全球制造、全球销售的高端品牌——领克就是中瑞乃至中欧合作的典范。截至目前,CEVT已经拥有两千余名员工,并被评选为当地“最佳雇主”,还因对当地的杰出贡献,获得“哥德堡城市之钥”的荣誉。
编辑点评:吉利欧洲创新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吉利集团的研发实力更进一步,主动安全、自动驾驶等都为尖端科技领域。相信以瑞典的创新研发能力和吉利的强大资金支持,未来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车型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简介武汉新工厂运营: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新工厂运营,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定位中国一流、世界领先武汉新工厂运营的高精度地图全产业链服务供应商。立足于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创新融合武汉新工厂运营,面向未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汇聚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人才,打造高精度地图的大数据产业,建设面向个人、车企、行业用户及政府部门的高精度地图、定位及数据挖掘、动态更新等云服务。
法定代表人武汉新工厂运营:祖似杰
成立时间:2016-09-21
注册资本:5291.00531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0100000685634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28号新工厂产业园7号A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