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电子代工厂,中国十大电子代工企业

原创
zblog 2023-03-11 18:42 阅读数 3 #充电桩
文章标签 十大电子代工厂

东莞有名电子厂

东莞大型电子厂:

新科电子、台达电子、三星电子、伟易达、诺基亚、时力科技电子、生益电子、精诚电子、铨讯电子、光宝电子、三洋电子、光阵科技、步步高科技、富士通科技、权智电子等。

卡仕莫电子厂,德国厂,主要是代工苹果的手机配件。华宏眼镜厂,意大利厂,主要是生产高端眼镜。日本电产,日本厂,主要是生产一些电子产品。

东莞电子厂

东莞石碣最大的电子厂,主要是做电源产品,因为有好几个分厂,员工总数加起来大概有3万多人。像一般的电子厂,只要是规模比较大的,进入车间都是需要换上工鞋。

东莞怡富万电子厂位于东莞电子名镇,石碣镇,怡富万是外资企业,东莞工厂1998年成立,至今已有22个年头,曾经留下了多少人的回忆,怡富万主要是生产电脑连接线等。

也属于东莞电脑连接线公司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先后在香港,台湾,深圳,东莞,苏州等地设厂,东莞厂区的工人有800多人左右。

谁有全球十大代加工厂名单,来一份,谢谢!

富士康在台湾省被称为鸿海集团。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是专业生产6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

广达(Quanta):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最大的IT产品代工厂商之一,包揽了所有OEM与ODM代工业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至少1/3的笔记本电脑均出自于广达之手,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

仁宝(Compal):成立于1984年,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笔记本代工厂,规模和实力仅次于广达,主要经营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数码消费类产品等代工业务。

纬创(Wistron):前身是宏碁电脑在1981年成立的DMS(设计、生产、服务)部门,在2001年5月份独立出来专做代工业务,当然目前仍由宏碁控股。

业达(inventec):成立于1975年,应该算是一家比较老资格的代工厂了,目前主要代工业务涉及移动计算、无线通讯、网络应用、数字家庭与应用软件等众多领域。

和硕:华硕在2008年初正式完成了品牌与代工的分家,被分出来的代工子公司叫和硕,主力负责各种IT产品的代工业务,当然笔记本仍然是主力产品。

精英(ECS)一直以来都主要做主板和显卡,兼做笔记本代工。

志合(Uniwill)的名字来源于成语“志同道合”,成立于1998年12月1日,算是起步最晚的代工厂了,总部位于中国台北五股工业区。

十大电子代工厂,中国十大电子代工企业 充电桩

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与苹果等其他品牌一样,华为的产品也是代工厂做的,可以将华为的代工供应商分为三类:代工组装、产品测试、物流运输。下文具体说一说。

1、富士康

富士康总部在台湾,全球代工之王。 富士康给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代工 ,比如华为的MateBook系列的笔记本电脑就是由富士康代工的。2017年,富士康旗下手机产品的出货量是3.3亿部,其中华为4000万部,苹果1.5亿。

富士康的强大,不仅在其代工能力,更在于供应链能力,很多产品完全由其旗下子公司供应,是平台型的企业。

2、闻泰

闻泰总部在深圳,是国内ODM(原始设计制造)巨头, 闻泰不仅是华为的代工厂,也是小米、OV、魅族等品牌的代工厂 。闻泰是首批发布高通骁龙X50基带5G手机的厂商,也是第一家签约高通骁龙X55基带的ODM厂商。

3、比亚迪

比亚迪,你没有听错,总部在深圳,是我国的专业的 汽车 制造商,早期靠代工起家。目前,比亚迪不但为华为组装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还提供华为电池、充电器等零部件。

4、伟创力

伟创力,总部在新加坡,是一家美资公司,遍布四大洲29个国家,全球最大的EMS代工厂之一。 华为的很大一部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订单由伟创力代工 ,同时伟创力也是苹果的代工厂。

5、台积电

台积电,总部在台湾,成立于1987年。台积电的客户包括了苹果、高通、华为海思、英伟达、AMD等。华为的麒麟980、苹果的A12,高通骁龙855均采用台积电7nm制造工艺。

6、矽品

矽品总部在台湾,台湾日月光控股,是全球IC封装测试行业的知名企业。 矽品设在苏州的工厂华为海思芯片封装测试的据点 ,华为麒麟处理器的封装测试大部分由矽品代工。

华为全球有2000多家供应商,其中92家核心供应商,位于美国的核心供应商有33家,主要供应半导体和软件,美国针对华为的“禁售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供应链。

华为的代工厂有:

1、伟创力

伟创力是全球著名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供应商, 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此举拉开了伟创力全球布局的帷幕。属下的工厂分布在全球5个洲30个国家,约有200,000名员工。

2、东莞华贝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华贝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注册成立,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手机研发设计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国内外均有办事处,中高端研发管理人才800多名,致力于移动终端的研发设计销售。

3、长城开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开发致力于硬盘磁头、计量系统产品、支付终端产品和数字家庭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电子产品的加工制造,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香港、苏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研发队伍。

4、富士康

富士康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 科技 集团,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全球布局策略为“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

5、深圳市卓翼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翼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通讯网络产品及音视频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行业前端,已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华为、中兴、华硕、联想等策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ODM/EMS合约制造服务,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华为手机目前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厂商,可以说是每年的出货量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依靠华为自身的生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用第三方的企业进行代工,那么下面给大家说一说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1.富士康

提起富士康大家可能去、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富士康给苹果所代工生产的手机产品,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富士康也是非常有名气的一家代工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全方位的成本优势,而华为手机的大多数的订单也是由富士康进行代工。

2.东莞华贝

这家企业是位于深圳的一家代工企业,主要是从事与手机研发和设计,还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企业产品代工,不过这家代工的规模是比较小的,对于华为手机来说,也仅仅只有一部分的份额。

3.比亚迪

比亚迪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就是生产 汽车 的一家企业,但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比亚迪最早的时候是做代工起步的,不仅生产 汽车 ,就连数码产品的代工比亚迪也是有涉及的,像华为还有小米的手机都是有代工的。

总结:以上的三家代工企业都是比较知名的,也是承接华为手机大部分订单的企业,所以说作为代工的企业不经要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还要有比较出色的代工生产能力,那么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我第一个要说的是比亚迪,我相信很多人对于比亚迪的理解是, 汽车 品牌。可是,你可能都不知道的是:比亚迪还是手机代工厂呢。之前,雷军就在微博中提到,小米9除了富士康,还新增了比亚迪。实际上,不仅仅是小米,比亚迪还是华为的金牌供应商。

在“2018华为核心供应商大会”中,,华为公布了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其中比亚迪就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比亚迪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的代工厂,比如说富士康,毕竟是给苹果进行代工,而且很多时候,富士康和苹果公司几乎画上了等号,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富士康就是精工厂的代名词。因此,富士康是华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我们再说其他的企业, 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伟创力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过,在华为被列为实体名单之后,它也停止为华为代工。据说,华为因此派了150辆大货车,去拉回物料和设备。

其实,华为的代工厂还有很多,比如说东莞华贝、、长城开发、深圳市卓翼 科技 、瑞声,长盈,龙旗,杭州耕德,劲胜等等,不过,从华为的全球十大供应商中(上图),富士康、比亚迪、伟创力确实是华为的主要代工厂!

中国大型来料加工企业有哪些

1、富士康:富士康是台湾高新科技企业,拥有120多万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代工厂。

2、和硕:和硕是台湾著名的代工厂,2008年从华硕分离出来,位居《财富》500强位列269位。

3、纬创:纬创是ODM专业供应商,前身是宏碁电脑的DMS部门主要代工电脑、服务器、网络以及通讯产品。

4、捷普:美国佛罗里达公司,为各行业的电子和科技公司提供服务。

5、伟创力:1969年成立于美国硅谷,位列《财富》榜466位。

6、比亚迪电子:1995年成立于深圳,业务包括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是国内最大的电子代工厂。

7、环旭电子:2003年成立,是日月光集团控股子公司,是电子产品领域提供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的大型设计制造服务商。

8、新美亚:1980年在硅谷成立,服务包括产品设计、生产配件系统组装及测试,物流及售后服务。

9、新金宝:台湾新金宝集团跨EMS、ODM以及自有品牌产品研究三大领域。

10、天弘: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提供设计、样机生产、印刷线路板的组装、测试等服务。

中国前10大电子厂

2007年度中华电子企业品牌价值评议报告

--------------------------------------------------------------------------------

2006年07月09日09:41 阅读次数:498

由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华品牌网()和北京正蕴奇品牌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华电子企业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今天在北京揭晓。海尔公司品牌价值从去年的第二位,一举超越联想,夺得第一名,品牌价值从去年的680.93亿元上升到721.26亿元。联想名列第二,品牌价值为705.25亿元,台湾宏基名列第三,品牌价值为695.27亿元。从第四到第十的分别是中国移动集团,鸿海科技集团,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电讯盈科有限公司,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普天集团和趋势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价值排行榜请见附件1。在品牌价值发布会上,颐高集团宋冰晨、创维集团张锡鹏等众多企业代表,也发表了生动的演讲,他们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品牌建设的一次次新探索,一个个新辉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和中国电子质量协会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为获奖企业颁奖。

本次品牌价值排行榜有两大特点:一是免费。主办单位免费测评了近400个企业的品牌价值,现公布200个位于前列的品牌价值。二是港澳台品牌首次纳入本次排行榜的范围。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回归祖国八周年,两岸四地人民迫切期望祖国统一之际,主办单位测算并公布了中华电子品牌200强,入选的香港品牌有15家,入选的澳门品牌有1家,入选的台湾品牌有17家。具体入选企业如下:

香港企业 品牌价值(单位:亿元)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487.10

伟易达集团 277.98

德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210.86

王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55.70

冠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7.95

数码通电讯集团有限公司 42.32

精电国际有限公司 28.01

金山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3.39

先思行控股有限公司 22.07

晶门科技有限公司 19.69

威雅利电子(香港)有限公司 18.97

香港时捷集团 18.41

全智集团 17.89

蚬壳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2.62

金宝通国际有限公司 12.49

澳门

澳门电讯有限公司 126.42

台湾企业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695.27

鸿海科技集团 495.30

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488.19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462.21

趋势科技 378.5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375.30

华硕计算机 366.74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6.22

奇美集团 234.85

明基友达集团 213.50

联华电子有限公司 156.73

合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5.48

技嘉科技有限公司 73.15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63.28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58.87

台湾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4.22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9.65

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公布了2007年度十大中华电子最具活力品牌,他们是电讯盈科、鸿海、海尔、颐高、方正、创维、长城、天通、飞虹、科信。八个上榜的大陆品牌特点是,品牌价值与上一年度相比,在增长上居于前列。并且他们在本行业中,2006年的表现相对活跃,较好的品牌传播效果不仅表现在了当期业绩中,也意味着有他们较大的潜力。鸿海和电讯盈科是经由专家推选进入十大之列。

品牌 2006年品牌价值(人民币亿元) 2007年品牌价值(人民币亿元) 增幅(%)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487.10

鸿海科技集团 495.30

海尔集团 680.93 721.26 5.9

北大方正集团 102.03 121.92 19.5

创维集团 76.83 91.98 19.7

颐高集团 42.35 49.68 17.3

浙江飞虹通信集团 32.36 39.73 22.8

长城计算机公司 23.38 28.45 21.7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7.96 10.32 29.6

广东科信实业有限公司 1.98 3.82 92.9

在本次品牌价值排行榜的评选、测算过程中,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发现以下特点:

一、中华电子企业品牌已经成为全球领导品牌

华人电子产品在全球电子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已经超过全球销量的90%。监视器、主机板、电源供应器、键盘、鼠标、声卡、视讯卡、扫描仪等多项信息产品,其世界占有率均在60%以上。在一些大宗电子商品中,华人产品优势不言而喻。多年以来,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产品的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当然,一些小家电实际上也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只是因为这些市场容量本身不大,不为大家所熟知。此前有观点认为,我们的产量大,品牌不强。研究院认为,品牌在企业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品牌、事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企业品牌层面,华人电子品牌已经为全球所接受,成为全球领导品牌。华人电子品牌正处于从企业品牌向产品品牌延伸阶段。很多企业以前只做代工,所以只有企业品牌价值,没有产品品牌价值,如现在的台积电。然后部分企业开始两条腿走路,一边代工,一边推出自己品牌,如方正。还有部分企业逐步过渡到全部以自主品牌作为产品品牌,如海尔。

二、港澳台企业与大陆联系越紧密,品牌成长性越好

通过本次排行榜工作发现,两岸四地的电子品牌有相互融合,共同做强的趋势。中国网通斥资77.6亿港元购入香港第一电子品牌电讯盈科20%的股份,便于双方共同拓展内地及国际业务。台湾的各上榜电子品牌企业,在业务上与其他华人品牌,有深刻的联系。如鸿海集团,在大陆就有多家子公司。1988年,鸿海成立14年后,已是略有基础,营业额突破10亿元的企业。这一年鸿海的深圳厂开幕,成为当年少数突破两岸政治风险,正式进军大陆的台商之一。正是他们及早地进入大陆,拥有了极大的成本空间和市场空间,所以成为代工之王。我们发现,与大陆联系更加紧密,更加直接的品牌,品牌成长性更好。如台积电,2003年在上海设厂,2004年收入和利润就大幅增长。

究其原因,第一,大陆是最佳的成本中心。香港电子企业熟知的“前店后厂”就不说了,现在全世界都把成本中心向中国大陆转移,说明大陆强大的成本优势。第二,大陆也是成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对多数企业来说也是最大的。香港王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的收入来源可以佐证,在全部收入37.13亿元中,以大陆为主的亚洲市场(不包括香港市场)收入的比重为47%。

另外台湾广达电脑的收入来源也可以证明这点。以销售地结构来看,美国市场约占三成、欧洲市场近三成、中国大陆约占一成、日本近一成、台湾5%左右,亚太市场(不含大陆、台湾、日本)约占一成,其它地区较少。

三、电子行业品牌作用明显但不强大

电子行业是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很多产品已经向龙头品牌聚集,市场存活的品牌很少,都是知名品牌,说明电子行业中,品牌作用明显,小品牌、新品牌的生存难度很大。

如此高的市场集中度说明,很多品牌的知名度已经达到充分知名度的程度,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知道的,众多人选用的,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品牌。而对于小品牌、新品牌来说,如果要在这些大宗电子商品中生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有极大的实力、精力和天赋。也就是说,有极高的门槛。

但是,这些品牌的作用虽然有效阻碍了新品牌的进入,抬高了进入门槛,但是并没有提高产品利润,主要原因是,产品和销售方式都非常雷同,而品牌的作用除了有很高的知名度外,并没有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认知区隔,为什么要买A品牌而不买B品牌呢,独特的购买理由不充分。所以,电子行业品牌作用虽然明显,有效提高了竞争门槛,但是随着知名品牌产能的增加,这些企业的赢利能力并没有提高,利润率在逐年下滑。平均2%的利润率,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稍有闪失,很可能就变成亏损。企业太大,链条太长,要维持每个环节完整,高效,才能收获微薄的利润,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大幅亏损。比如长虹,就是在应收帐款上出了点问题,TCL和明基只是在国际化道路中走急了点,就遭遇了大幅亏损。

通过电子行业品牌作用明显但不强大说明,品牌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还做得远远不够,品牌提升的空间非常大。

四、品牌成长的两道坎

当前电子品牌的威胁主要是面对两道坎:

一是企业领导的更替。倪润峰、黄宏生等领导的更替,多少让品牌战略不太连贯。顾雏军的下台更是直接导致了科龙系被海信收购。柳传志交班的软着陆,让很多人悬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现在大家又眼巴巴地看着海尔,是否将来能顺利过度?

其次是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显然以国内的经营思路在实现国际化的梦想。国内的经营状况是什么呢?1,大家势均力敌,共同主导市场,都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2,质量大都没有问题;3,知名度充分。我们的企业都经过了产品质量阶段和营销创新阶段,现在存活的电子品牌,基本上质量没有太大问题。从长虹的降价大剑首度祭起后,营销方式虽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非常可惜的是,竞争对手复制的很快。大家凭借充足知名度,在市场上大致维持了市场份额的稳定。

到了国际市场后,1,市场份额极低,处于艰难生存阶段;2,全球出品的产品基本都没有质量问题;3,没有知名度或极低。也就是说,优势都已经消失,劣势却非常明显。这时,国际化战略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外虚内实,一派是外实内实。海尔属于外虚内实派,先小步试探,设立代表处,首先的目的是通过高调宣传国外的成就,提高品牌在国内的形象,提升国内消费者心中海尔的知名度、美誉度,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海尔在实施全球化的每一个环节时,都对国内销售起到了很大的拉升作用。海尔的“三个三分之一”计划,“先难后易”战略,都在国内掀起了销售高潮。能够进一步把海外市场做实做透,当然最好,即便做不太好,因为投入资产总量不大,也不会对公司整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坐一望二,比较保险,谨慎。当然海尔在经过较长时间试探后,现在也基本把一些重要市场做实了,也许这与张瑞敏先生一贯奉行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关。但是,可以肯定,这是一条经过验证,正确的道路。第二派是外实内实派,典型的是TCL、联想、明基。海外大举进军,赢则大成,输则大损。联想通过收购IBM的PC部分,如果成功,就会顺利快速地实现国际化战略;如果失败,则可能动摇根基。但是我们认为,即便是遭受惨痛失败,这种切肤的经验,仍然是重大的财富。丰田也曾在美国市场一败涂地,后来吸取教训,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不管是外实内实派,还是外虚内实派,我们需要思考,走出去的必备要素是什么?品牌!必须考虑到品牌形象问题,我们的市场在哪里?这些消费者有什么特点?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他们哪些需求?我们的特点或特长是什么?我们的哪些品牌特点是购买的重要诱因?很多品牌,在国内的品牌特点就不明显,在大家都不太明显的时候,还可以生存,只是利润低了点。但是到了国外,如果不能尽快给消费者一个理由,亏损就在所难免。

五、海尔品牌价值超越联想品牌的原因

去年的排行榜中,联想品牌价值第一,海尔第二,今年海尔成长为第一,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海尔的利润远远超过联想。我们的品牌价值测算体系为:品牌价值=超额利润*品牌实力*品牌状况,具体指标请见附件2。可以看出,利润在本体系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从2006年的情况看,海尔的利润率为1.39%,利润总额为15亿元;联想的利润率为0.3%,利润总额为4亿元。

2,海尔的品牌定位比联想明确。海尔是中国极少把品牌形象确立的企业,我们说什么是品牌呢,简单地说,品牌就是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或标志。海尔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真诚、服务、质量,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与其他品牌明显的差异,没有企业能够达到海尔的服务标准,虽然海尔的服务也不是十全十美。联想的品牌形象让人摸不着头脑,形象散乱。联想广告里,是随时变换的明星,和重点突出的英特尔科技,联想自己在哪里就不知道了。一轮轮的降价和活动做得很热闹,但是核心形象,很少有人清楚。曾经联想做过品牌咨询,把品牌核心归结为“容易、科技”。显然,所有卖电脑的公司,都是科技型公司,并没有看到联想在电脑上使用了超越其他电脑的科技。“容易”是因为联想曾经做过一键上网功能,当时它让人操作更加容易,显然这个技术用于今天,就很过时了。现在联想的产品使用起来,并不比别人容易。

3,海尔的品牌架构比联想清晰。海尔的母子品牌架构相对清晰,虽然在子品牌体系中,偶尔有冲突的地方,但是大体系中,是清楚的。海尔是母品牌,是 真诚、服务、实力的象征,为所有子品牌提供支持。“大王子”,“小海螺”是子品牌,表现了具体产品系列的特点。联想急需解决的事情,是IBM、ThinkPad和联想的关系问题。以前在中国人心中,联想是个中档品牌,不太好,也不太坏;不太贵,也不太便宜。IBM是个高档品牌,最早的PC企业,美国货,国人对泊来品牌往往高看一等,ThinkPad是IBM的子品牌,也是很高档的,那时用IBM笔记本电脑,觉得比用联想电脑高几个档次。现在人们拿着ThinkPad,心里觉得怪怪的,到底是高档,还是低档呢?说低档吧,这产品一直不错的;说高档吧,国产货。在品牌架构上,联想要打消费者心中的疑虑。美国市场大幅下滑,可能和这个认知矛盾有关,是合适的老朋友,还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产品?

附件1: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的品牌价值测算框架。

V=(P1+P2) * F* S

品牌价值=利润*品牌实力*品牌状况

利润包括利润率超额收益和市场份额超额收益

品牌实力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

a) 企业性质, 主要判定是垄断型企业还是市场化企业。品牌是市场产物,垄断企业品牌价值较低。

b) 行业性质,主要区分上游企业,中游企业,下游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直接的快速消费品,品牌价值较高。

c) 领导地位,市场份额。

d) 稳定性,品牌存续时间决定。

e) 国际性,海外收入和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多少。

f) 发展趋势,主要分为行业趋势,和公司前景。

2, 品牌状况,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a) 定位。是否引人注目和真实。

b) 架构。是属于何种品牌架构,品牌架构是否清晰。

c) 传播。知名度,美誉度,当年重大事件。

d)管理。商标注册保护情况,企业管理组织、职能和流程,品牌资本化情况。

根据专家和企业的观点,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的这个品牌价值测算体系,在全球来说是相当先进的。与《商业周刊》所使用的品牌测算体系相比,有明显的先进性,科学性。最独特之处在于,首次提出了品牌状况的衡量标准,让品牌价值测算更加理性、科学。

附件2:还原品牌本色――中华品牌网

以中华品牌网承办的“2007年度中国电子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发布会暨全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该网站的定位是“还原品牌本色”,力求改变某些网站一味歌功颂德的现象,对好的品牌将热情歌颂,坏的品牌将得到实事求是的评价。该网站有几个特色栏目:

一、品牌论坛:为各著名品牌设一个专门的评论地方,评论内容包括:评论企业,评论产品,评论服务,评论价格,评论传播,给他的锦囊妙计。把对各品牌的评论权交给网民,交给专家。

二、品牌专题:为一些品牌界的重大事件,设专题进行分析、讨论。如本次的品牌价值排行榜,以及其他行业的品牌价值排行榜。现在我们还设置了一个“非奥运赞助品牌专题”,即“非奥运赞助,把实惠留给消费者”。有一些企业把赞助费用变成了对消费者的让利,我们请消费者投票,把这些企业选出来,并大力推广。

三、品牌经理俱乐部在线讨论:中华品牌经理俱乐部每两周进行一次品牌方面的专业讨论,已经进行了15期。以后这个讨论内容会全部放入中华品牌网,成为独家专业内容。

四、品牌研究:主要是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的专家,对一些事件,一些品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分析。

全球十大电子企业是哪十个?

第一名:美国 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技术、制造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致力于在我们经营的每个行业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并推动客户成功。GE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员工近343,000人,2006年通用电气公司的销售收入是1755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1位。

第二名:德国 西门子

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全球拥有大约461,000名雇员,实现销售额1000.98亿欧元,净收入70.58亿欧元。其中80%的销售额来自德国境外,其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600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2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6大领域: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西门子的全球业务运营分别由13个业务集团负责,其中包括西门子财务服务有限公司和西门子房地资产管理集团。此外,西门子还拥有两家合资企业——博世-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和富士通西门子计算机(控股)公司。

第三名:日本 日立

日立株式会社创立于1910由小平浪平创立,最初是一家电气修理车间。该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成为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少数外资企业之一。目前,日立在中国国内拥有约30家合资、独资企业及50多家集团企业。 949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3位。

第四名:日本 索尼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和计算机娱乐运营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娱乐公司之一。公司在截止到2006年销售额达到880亿美元,全球雇员总数达到19万多人,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4位。

第五名:美国 IBM

国际商用机器(IBM)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目前拥有全球雇员 30万多人,业务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5位。在过去的八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

第六名:美国 惠普

美国HP惠普,今天在全球拥有145,000名员工、分支机构遍及170个国家和地区、2005财年营业收入达867亿美元的信息产业巨擎,业务范围涵盖IT基础设施、全球服务、商用和家用计算以及打印和成像等领域。目前全世界有超过十亿人正在使用HP技术。如今的HP,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国财富500强中名列第10,并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十大电子企业之一"中排名第6位。

第七名: 韩国 三星集团

韩国三星集团,是数字多媒体网络、通讯、数字家电、半导体全球数码技术领先厂商。三星电子业务遍及47个国家,全球雇员为175000人,三星的品牌价值达到738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7位。

第八名:日本 松下电器

松下公司是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7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70,000人。其中在中国有67,000多人。2006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710多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8位。

第九名 荷兰飞利浦公司

荷兰飞利浦公司更是闻名全球。该公司是全球十大电子企业之一,在全世界拥有26万余员工,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650 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9位。

第十名:韩国 乐金集团(LG)

韩国LG公司成立于1947年,在50年里,LG不断发展和创新,建设成为一个跨国集团。现成为韩国最有影响力量的集团之一,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超过11万人,2006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 605.74亿美元,为全球十大电子企业的第10位。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