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原名英飞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2003年7月28日英飞凌苏州工厂,由英飞凌科技与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英飞凌苏州工厂的封装测试存储集成电路英飞凌苏州工厂的工厂英飞凌苏州工厂,其中英飞凌集团占股72.5%,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股27.5%,注册资本为3亿美元,未来十年的计划投资额将超过10亿美元。
公司地址英飞凌苏州工厂:苏州工业园区长阳街 133号(与方洲路交叉口,公司外围有竹林)
火车站、苏安、东港、园区博览中心沿线可以乘坐219路公交车到长阳街站下车即到。
新区、彩香、干将路沿线可以乘坐68路、2路车(原新干线2号线)到园区博览中心或者园区三中站下车换乘219或者出租车到长阳街站下。
南环、竹辉路、葑门西街、夏园新村、斜塘、荷韵新村沿线可以27路公交车到长阳街站下车,往北步行约10分钟即到。
联系方式: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长阳街133号
邮编:215126
企业愿景
英飞凌在共建"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微电子科技连线现实和数字世界。
发展历史
西门子半导体事业部作为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自1995年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 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 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2018年3月,英飞凌与上汽集团宣布成立合资企业,为中国充满活力的电动汽车市场制造功率模组。合资公司命名为"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生产基地位于英飞凌无锡工厂扩建项目内。
进入中国以来,英飞凌不断顺应客户与市场的需求,研发及生产一系列能够套用于本地市场的产品。英飞凌先进的半导体解决方案已广泛套用于各个领域,同时我们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全球领先的经验,与包括中兴、华为、方正、握奇等国内领先厂商展开深入合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在研发方面,英飞凌在上海、西安建立了研发中心,利用国内的人才资源,参与全球的重点项目研究;在无锡的后道生产工厂,为中国及全球其他市场生产先进的晶片产品;2011年,英飞凌积体电路(北京)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并在亦庄开发区建立了专注于面向风电高铁等行业的IGBT模组的制造。英飞凌中国以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为中心在国内建立了全面的销售网路。同时,我们在销售、产品代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2020年4月16日英飞凌宣布:已经完成总价值90亿欧元(合人民币693亿元)对Cypress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案,英飞凌成为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经营理念
我们秉承扎根中国的承诺,致力于和 *** 及科研机构携手开发行业标准,支持中国积体电路产业增强竞争力。我们与国内领先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进行汽车电子、智慧卡等方面的研发合作,现在进行的项目有上海同济大学汽车电子实验室、天津大学内燃机实验室等等。我们每年拨出专款,在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众多领先高校设立奖学金,培养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作为优秀的企业公民,英飞凌致力于回馈社会,协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开展资助贫困儿童入学的活动,一方面号召英飞凌在国内的员工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返回校园;另一方面派员工到贫困地区提供义务教学,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成就地位
2018财年(截止到2018年9 月 30 日),公司实现销售额75.99亿欧元, 在全球拥有约 40,100 名雇员, 并允许北京瑞田达技贸易有限公司代理其产品。英飞凌科技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在美国苗必达、亚太地区的新加坡和日本东京等地拥有分支机构,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英飞凌平均每年投入销售额的17%用于研发,全球共拥有41,000项专利。
中国在英飞凌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放眼未来,我们愿与中国在核心层面进行密切合作,与快速成长的中国积体电路产业共同发展,与中国共创辉煌!
企业排名
2020年5月13日,英飞凌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763位。
2020年7月,入选 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 强榜。
在中国
西门子半导体事业部作为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自从1996年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已经拥有8家公司和1700多名员工。2004年英飞凌在中国的销售额增加了30%,高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国内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七位上升至前四位,成为英飞凌亚太乃至全球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进入中国以来,英飞凌不断顺应客户与市场的需求,研发及生产一系列能够套用于本地市场的产品。英飞凌先进的半导体解决方案已广泛套用于各个领域,同时我们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全球领先的经验,与包括联想、华为、方正、红丰、握奇等国内领先厂商展开深入合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英飞凌在中国的协定投资额已逾10亿美元,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在研发方面,英飞凌在上海、西安建立了研发中心,利用国内的人才资源,参与全球的重点项目研究;在无锡、苏州的后道生产工厂,为中国及全球其他市场生产先进的晶片产品;并以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为中心在国内建立了全面的销售网路。同时,我们在销售、产品代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中芯国际等领先的电子代工企业进行生产制造方面的合作。到2007年,英飞凌计画将在华累计投资增加到12亿美元,员工成长到3000名。
公司秉承扎根中国的承诺,致力于和 *** 及科研机构携手开发行业标准,支持中国积体电路产业增强竞争力。公司与国内领先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进行汽车电子、智慧卡等方面的研发合作,现在进行的项目有上海同济大学汽车电子实验室、天津大学内燃机实验室等。公司每年专门拨出几十万元,在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众多领先高校设立奖学金,培养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作为优秀的企业公民,英飞凌致力于回馈社会,协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积极开展资助贫困儿童入学的活动,一方面号召英飞凌在国内的员工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返回校园;另一方面派员工到贫困地区提供义务教学,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此外,英飞凌还与西安考古研究所积极合作,利用公司及员工的捐款,资助该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工作。
中国在英飞凌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放眼未来,公司愿与中国在核心层面进行密切合作,与快速成长的中国积体电路产业共同发展,与中国共创辉煌!
企业动态
2018年8月2日,英飞凌与阿里云签署物联网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生活、工业等领域的套用。
英飞凌的IGBT没有这个型号的哦,你到他们官网或者是代理那里咨询一下,确实是没有这个型号的,至于哪里生产的,一般是在德国,因为我们购买的IGBT产品都是由代理由国外代购的,国内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假的,山寨产品。
三、2006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
2006年,苏州市新成立(或新引进)的设计企业有: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飞索半导体(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真宽通信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矽湖微电子有限公司、苏州芯源东升集成电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封测企业有: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第二工厂、晶方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震坤科技有限公司;配套企业有:苏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富士胶片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林德电子特种气体(苏州)有限公司、永光(苏州)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
1、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苏州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2006的销售收入为3亿元,同比增长7%。较去年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截止到2006年底,苏州地区共有10家企业通过信息产业部的设计企业认定及年审。他们分别是:世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金科集成电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银河龙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国微工大微电子有限公司、希迪亚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豪雅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2006年苏州地区新成立的设计企业共5家,他们是:
企业名称 注册地区 主要产品
飞索半导体(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工业园区 FLASH SOC 系统研发
苏州芯源东升集成电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新 区 电源管理IC
真宽通信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工业园区 无源光网络核心芯片
苏州矽湖微电子有限公司 工业园区 电源管理IC
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 工业园区 WLAN(无线局域网)芯片
从地区分布来开,苏州的设计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有24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5家。销售额方面,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比例大约为3:2。
从业务范围来看,苏州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25家,IP设计1家,设计服务2家,探针卡设计1家。从产品的种类来看,主要的产品有如下几类:MCU、LCD 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电表芯片、网络连接芯片等。
2、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
2006年,苏州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5.3%。截止目前,苏州共有2家晶圆制造企业,德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苏州的分立器件制造大厂——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30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80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成为苏州市首家上市的半导体企业。
3、 集成电路封测产业
2006年,苏州封测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国封测业总收入比重提高到26%,继2005年以来仍然是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封测产业重镇。
2006年,苏州新成立的封测企业共3家,分别是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第二工厂、晶方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震坤科技有限公司。
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投产二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骄人业绩,名列国内十大封测企业第二位。
四、2006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情况分析
纵览2006年的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苏州的封测产业稳步发展,形势喜人;制造业在国内多个城市“造芯”的热潮中追兵四起,占比份额有所下降;设计业发展略显缓慢。具体如下:
1. 封测业持续、稳定发展
2006年苏州的封测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28.4亿元,其中封测代工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封测业同比增长达到38%。自2004年以来,苏州的封测产业已连续三年同比增长超过35%(其中2004年同比增长38%,2005年同比增长37%),超过全国同期年平均30%的增长率。
苏州的封装测试测试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封测企业最集中、封测技术水平最高、封测人才最充裕、配套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
2. 制造业的增长落后于全国总增长水平
2006年,在国内一片“造芯”热的背景下,苏州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由于德芯电子尚未投产,其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的总增长水平。
2006年,国内IC制造业增长较快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北京和无锡。随着中芯国际北京十二寸生产线、华虹NEC、ST-海力士的投产或扩张,上海、北京和无锡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占比得到了提高。
3、设计业发展略显滞后
苏州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经过近8年,特别是最近3年来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定量的集聚。但放眼国内,苏州在设计产业上的发展同北京、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苏州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在04年首次突破1亿元之后,05、06年的增长幅度不大,05、06年同比增长分别为33%和7%,而同期全国设计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
企业信息
三星立足苏州 迈向世界第一
2007年5月7日,三星电子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半导体第二工厂正式竣工开业。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韩国三星半导体总括社长黄昌圭,中国三星本社社长朴根熙等出席了当天的庆典。黄昌圭在致辞中透露,三星要力争在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厂商,此次建成投产的苏州第二工厂将帮助以存储器为主的三星半导体事业获得市场龙头地位。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底,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家大规模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与园区共同成长,已经发展成为三星电子在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工厂,拥有近4000名员工,工厂面积达2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6亿美元,生产着三星电子的主力核心产品。其中,动态随机存储器、静态随机存储器、闪存等产品均占据世界第一份额。另外,在今年上半年还将引进代表半导体最高封装技术的多重芯片封装存储器产品。当天竣工的第二工厂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经过7个多月的厂房建设和设备移转,于今年2月底开始产品量产,该工厂将主要生产动态随机存储器的主流产品,预计到今年末,月产量将超过7000万个。该工厂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三星园区基地的重要性,加快其韩国总部的制造重心向园区转移。
据了解,目前韩国三星在园区投资建设了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等项目,不仅建立了研发中心,还建设起白色家电、笔记本电脑和液晶显示器等重要的生产基地。苏州三星电子、苏州三星半导体、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分别是三星在中国唯一的家电、半导体和LCD生产基地,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数码多媒体产品。设在园区的研发中心则是三星在中国设立的半导体、通讯、软件和外观设计四个研发中心之一。
奇梦达24亿元促苏州工厂产能翻番
3月8日,全球第三大存储产品制造商——奇梦达(Qimonda)在华投资的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举行二期工厂破土动工仪式。奇梦达苏州项目计划3年内将投入2.5亿欧元(折合24.5675亿元人民币),建成奇梦达在全球的第四个后道生产基地。
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原名英飞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2003年7月28日,由英飞凌科技与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封装测试存储集成电路的工厂,其中英飞凌集团(Infineon)占股72.5%,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CSVC)占股27.5%,注册资本为3亿美元,未来十年的计划投资额将超过10亿美元。奇梦达是2006年5月1日从英飞凌科技公司分拆出来新成立的全新内存产品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DRAM内存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并于2006年8月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奇梦达计划于2007年底在新工厂进行设备安装。在现有的10000平方米清洁室的基础上,将继续建设一个新的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清洁室。此次扩建还将使员工总数大大增加,该生产基地目前有1700名员工,预计达到最大产能时的员工总数将超过3000名,其产能将翻一番。奇梦达苏州项目主要从事存储集成电路(DRAM)组装和测试,占奇梦达公司全球产能的50%,产品主要运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数字电视、手机、MPC播放器等,未来公司还希望成功将产品延伸到图形,移动通讯和由低功率沟槽技术引导的消费类领域。
“奇梦达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二的DRAM都是在300mm生产线上生产的,前道产能的提高需要后道产能也要相应地提升。随着苏州生产基地的扩建,我们将能更好地发挥我们在300mm晶圆生产上的竞争优势,”奇梦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建华(Kin Wah Loh)表示。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明龙先生也表示,奇梦达是苏州IC产业的旗舰型、地标性企业,也是园区倾注全力、重点支持的重中之重项目。相信二期厂房的正式启动,不仅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公司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同时也必将有力推进奇梦达全球拓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司在储存器领域的龙头地位。
(一个新品牌--奇梦达 奇梦达的名称和品牌标识体现了这家新公司的哲学观和品牌性格,并且阐述了公司的远景和驱动价值。新名称“奇梦达(Qimonda)”代表了全球一致的品牌内涵。 “Qi”代表“气”,即呼吸及流动的能量。在西方,文字主要源自拉丁文并且被英文广泛影响,对奇梦达---Qimonda (key-monda)的直接解读是“开启世界的钥匙”(Key to the World)。而新标识中的主色系紫色代表着领导力,而其他的次色系、草写字体、充满活力的圆形标识以及强烈的发散性造型都强调了奇梦达的品牌价值:即创新、热情、速度。“创新是促使我们在行业成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奇梦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建华(Kin Wah Loh)解释说:“热情是昂扬在奇梦达公司上下的精神,而速度则是因应奇梦达公司所处的快速变化的内存市场而生的。”)
苏州松下半导体新厂将成为松下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5月15日,总投资1亿美元、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7亿元人民币的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新厂举行开业典礼,苏州市副市长周人言,高新区工委书记王竹鸣、副书记胡正明,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古池进等出席庆典仪式,并共同植树纪念。
周人言代表苏州市政府对公司新工厂的开业表示祝贺。他说,新工厂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松下公司在苏州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也将为苏州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王竹鸣在致辞中表示,新工厂的投资建设是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在苏州高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标志,同时也充分显示公司对中国市场,以及对苏州高新区良好发展环境的肯定与信心。高新区将一如既往地为包括松下半导体在内的所有进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和优质可*的基础设施配套,营造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并于2001年12月在苏州高新区注册成立。随着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的迅速扩大,以及新工厂的顺利开业投产,公司月生产半导体元器件将达2亿多个、激光半导体300多万个、手机摄像头100万台、车载摄像头13万台、手机话筒1000万个等。
鉴于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5年多来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以及新工厂的快速建成投产,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古池进对苏州高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政府服务予以高度赞赏,他表示,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二期新厂房将于今年下半年破土动工,预计2008年竣工投产。
展望未来,古池进副社长满怀信心地表示,随着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不断飞跃式发展,公司将发展成为松下半导体的全球主要生产供应基地和在高科技领域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英飞凌是德国的。
英飞凌科技公司于1999年4月1日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于1999年独立,2年上市。其中文名称为亿恒科技,22年后更名为英飞凌科技。
总部位于德国Neubiberg的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为现代社会的三大科技挑战领域——高能效、移动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导体和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