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内代工厂,芯片国内代工厂排行榜

原创
zblog 2023-03-11 15:10 阅读数 6 #智能电网终端
文章标签 芯片国内代工厂

国内代工华为芯片的公司

2022年6月22日国内芯片代工厂有台积电、三星、华宏、上华、和舰、联电、中芯国际、力积电、世界先进、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在全球芯片代工企业中,台积电是比较好

芯片国内代工厂,芯片国内代工厂排行榜 智能电网终端

国内芯片代工厂商及最新工艺尺寸

国内芯片代工厂商有苏州美明电子。苏州美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材料、半导体、电子、信息技术、机电等高科技领域的耗材、设备仪表、微纳加工及技术咨询与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两大本土晶圆厂宣布14nm,国内代工跨进新阶段

日前,国内最大芯片国内代工厂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官网转载了《浦东时报》的一篇文章,在文章的开头写到芯片国内代工厂:“位于浦东张江哈雷路上的中芯南方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南方厂)内,一颗颗芯片正“新鲜出炉”,“新”在于芯片生产线是国内首条14纳米生产线。该工厂也是目前中国大陆芯片制造领域的最强者中芯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基地。”

文章进一步指出:“在去年三季度,该工厂第一代14纳米FinFET工艺已成功量产。按规划达产后,中芯南方厂将建成两条月产能均为3.5万片的集成电路先进生产线。12纳米技术也已开始客户导入,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也稳步开展。新生产线将助力未来5G、物联网、车用电子等新兴应用的发展。”

无独有偶,国内另一家在晶圆代工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华虹集团也在近日举办的供应商大会上披露,公司在14nm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而更先进技术节点的先导工艺研发也正在加快部署。

这两家国内领先晶圆厂的宣布,标志着芯片国内代工厂我国晶圆代工产业又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筚路蓝缕:二十五年追逐的结果

如果从909工程立项开始算起,目前中国大陆的两大晶圆厂已经对业界领先的厂商有了二十五年的追逐。而翻看1996年的台积电,他们当时1um以下工艺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9.3%,而到中芯国际成立的2000年,台积电营收已经做到了1662亿新台币,净利润也做到了651亿新台币,同比增长也分别高达127.3%和165.1%。

台积电在1996年到2000年的营收排行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即使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从 台湾 和国外招揽了不少专家,但中国芯片制造产业与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后来的华虹集团(先进工艺主要是由旗下的华力微电子推动)和中芯国际却都在这个追逐中快速成长,和领头羊的差距也从曾经的遥遥无期,到现在可以看到领头羊的尾灯。而这都是国内芯片制造人才多年钻研的结果。

以中芯国际为例,从2010年4月成立,当年八月开始动工,到次年九月,中芯国际已经在上海建了三座八英寸晶圆厂,这在当时创造了全球最快的建厂记录。而在2002年九月,中芯国际北京两座12英寸工厂动工;2003年,中芯国际又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设立的八英寸芯片厂。

虽然在建厂方面,中芯国际走得比较快,但在工艺方面,则相对慢半拍,这有一部分原因与当时一些 众所周知 的原因有关。

相关资料显示,在中芯国际的第一个工厂还在建设的时候,该公司创始人张汝京就希望从美国进口0.18微米工艺的生产设备。即使这不是美国最先进的工艺(当时0.13微米的工艺已经量产),但张汝京还是大费周章,才能把这些工艺引进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0.13微米、90纳米和65纳米的工艺上。因为过去一直遵守承诺,中芯国际到45纳米的时候赢得了合作伙伴和美国 政府 的认可。

但到了28nm之后,中芯国际又在这里被“困”了。

据了解,中芯国际提供了包含传统的多晶硅(PolySiON)和后闸极(Gate last)的高介电常数金属闸极(HKMG)与High-KC制程。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是他们在 2013 年第四季度推出的技术。但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中芯国际在28nm只是提供多晶硅的制程。虽然公司表示在2017年2季度就开始推出28nm HKMG制程,但从官网在2018年1月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直到当时,中芯国际的28nm HKMG良率只做到40%,这离能被大家接受的大规模量产还有一段距离。

而反观台积电,因为一贯以来有着“在制程上做到绝对领先”的理念,他们在2011年就开始了28nm工艺投产,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实现了迅速爬坡。财报显示,在中芯国际推出28nm HKMG的那一季度,台积电28nm已经贡献了公司27%的营收。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的10nm在这个季度已经为公司带来了1%的营收,到了次季度,这个比例上升到10%,到2018年Q1更是飙升到19%。

台积电2017年Q2的营收分布

至于14nm,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曾在2019年Q2的财报 会议 上表示,“中芯国际第一代FinFET 14nm工艺已经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产品可靠度与良率进一步提升”。

再看华力微电子,从该公司研发副总裁邵华先生在2019年的SEMICON China上的介绍得知,他们自2010年1月建厂以来,到2019年已经投入了80亿美元进行研发,公司也有张江和康桥两个厂。特别是康桥厂二期,更是承担了华力微28nm到14nm等先进工艺的生产任务。按照邵华当时的说法,华力微已经可以提供28nmLP工艺,而到2019年年底则会量产HKC/HKC+,同时也在开发22nm ULP和14nm FinFET等。

而华虹供应商大会上的消息也显示,他们28nm工艺也都全线量产(包括28nm LP、28nm HK和28nm HKC+)、22nm研发快速推进,14nm则如开头所说,获得了重大进展。

打下了基础,能让他们更踏实地继续往前迈进。

内忧外患: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性

诚然,无论是中芯国际还是华力微电子,他们未来在工艺上每前进一步都是很艰难的。因为随着制程的微缩,带来的技术难度是指数级增长的,同时要投入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但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发展先进共有又是必然的。

首先看一下外部情况,在过去的2019年,美国 政府 针对包括华为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所做的种种行为,已经打破了技术无国界这个说法。包括日经在线在内的多家外媒也都曾传言美国将会推动阻碍国际领先晶圆厂给华为等中国厂商服务。虽然这种说法遭到了当事方的否认,但无可否认,这也许会成为美国政客手中的一枚“棋子”。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多家国际知名媒体也言之凿凿地说,美国 政府 将限制相关厂商给国内晶圆厂供货,这就倒逼国内设备行业的发展。但在国外厂商遥遥领先的前提下,一些新的设备如果想找大陆以外如台积电这样的先进晶圆厂配合,这是一个极高难度的事情。但为了让设备往前走,如果要有先进工艺一起配合推进,也许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个能最终执行好,就必然能达到双赢。

来到内部,一方面,正如最近的新闻所说,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些国内厂商因为忌惮美国的“禁令”,已经开始陆续向以中芯国际和华虹等国内厂商寻求帮助。以华为为例,除了相对较落后的工艺外,他们对14nm、7nm和5nm等先进工艺有更多的需求。再 加上 大数据、AI和5G等应用的兴起,要求更多更高性能的芯片,国内也有很多厂商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对他们来说,如果国内有信得过的制造工艺合作伙伴,他们必然会将其列为合作首选。但这也同样需要时间。

第三,三星和台积电这些领先厂商已经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国内厂商要想获得与他们同台竞技的机会,就更需要加快步伐。

最新消息显示,台积电的5nm工艺已经达到了50%的良率,公司也计划在Q2推动这个工艺的量产。三星方面则在GAAFET上取得了突破,并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上千亿美元去与台积电争夺晶圆代工龙头的位置。这些领导厂商在先进工艺制程、EUV光刻机、未来先进材料方面也有研究,也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值得国内厂商所学习的。

但对于这两家本土厂商来说,未来在工艺发展路线上,是每个节点都去研发,或者根据需要跳过某些节点,而跃进到某个新阶段,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让我们期待他们下一个十年。

四大芯片代工厂

1.海思

由华为IC设计中心演变而来的海思成立于2004年,是华为主要的芯片研究中心。华为的很多手机CPU都搭载了其研发的麒麟系列。此外,巴龙系列是5g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与盛腾系列、鲲鹏系列并称华为四大芯片。

2.紫光

清华紫光是从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逐渐发展起来的,起源于1988年。主要涉及三大芯片领域,即基于长江内存的存储芯片、基于紫光展锐的手机芯片和安全芯片。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开发技术。

3.郝伟科技

郝伟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图像处理的芯片技术公司。它曾经是苹果的供应商,后来被中国公司收购,专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加工。在国内有一定地位。

4.中兴微电子

中兴的芯片开发企业。成立于2003年,主要覆盖监控芯片和路由器芯片领域,拥有多项技术专利,但其核心芯片技术并不具备竞争力。

国产芯片供应商有哪些?

第一名:华为海思

说到国产芯片厂商就不得不说到华为,华为主要的芯片设计研发中心,是由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转变成的海思半导体。目前华为大部分的手机、平板电脑的芯片,都使用的是自主研制的麒麟芯片,且华为自己研发的CPU也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了。海思还有别的系列芯片,如巴龙芯片、升腾芯片、鲲鹏芯片。

第二名:清华紫光

清华紫光是30年前清华大学创办的一家校办企业起步,现今已经变成了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也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研制技术。

第三名:豪威科技

豪威科技简称OV,是一家专注于电子影像处理的芯片技术企业。提供简单、完备的影像传感器及复杂的影像处理电路和主机视频接口集成到单芯片上的解决方案。主要的技术是以手机和平板的照相处理为主,在国内拥有一定的地位。

第四名:中兴微电子

中兴微电子是中兴旗下的芯片研制企业,于2003年成立的芯片研制中心,主要服务对象自然是中兴。其芯片大部分涉及监控芯片和路由器等领域,拥有很多的技术专利。

第五名:中电华大

2002年成立的中电华大,是专业从事智能卡和WIFI芯片设计的综合性IC设计企业,其芯片的范围涉及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和多媒体网关、机顶盒、工业控制等设备。

华为机芯片是谁家生产的?

华为机芯片的生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家生产芯片国内代工厂,一个是工厂代加工。代加工的厂子一般有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三大半导体生产商。

近几年来芯片国内代工厂,华为麒麟处理器越来越常见于华为手机芯片国内代工厂,基本上现在的华为手机都用的是麒麟处理器芯片国内代工厂

那么,麒麟处理器和骁龙,联发科处理器相比有什么优缺点呢?

1、 麒麟处理器

去年底其发布的麒麟960代表着它在C P U、GPU、基带技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款芯片的CPU和GPU性能与手机芯片老大高通当时的高端芯片骁龙821相当,这也是国产手机芯片首次在G PU性能上追上高通,这有利于华为发展其V R产品,基带支持L T ECat12/Cat13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它已可以支持全网通。

华为海思的芯片目前只是供应给自家的华为手机采用,由于其拥有自家的高端芯片,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更新手机产品线,逐渐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突围而出,而华为手机多年来也坚持在自家的高端手机上只采用华为海思的芯片,互相支持下获得了今天的成绩。凭借着华为手机的支持,据安兔兔的数据,华为海思占有手机芯片5.73%的市场份额,据ICInsights的数据,就营收来看华为海思位居全球前20名芯片企业第19名。

2、 联发科处理器

中国台湾的联发科是全球第二大手机芯片企业,其处理器性能与华为海思相当,主要的优势在于多核研发,其首先开发出十核处理器,也是全球芯片企业中首先研发出三丛集架构的。不过它在基带技术研发方面要落后于华为海思和高通,让人意外的是去年在研发支持LT E C at7技术的基带上落后于展讯,直到近期的helioX 30上市才结束了缺乏支持L T ECat7以上技术芯片的尴尬。

3、 骁龙处理器

高通是全球的手机芯片霸主,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因此一直都是三星和国产手机品牌旗舰手机首选的芯片供应商,小米早年得以迅速崛起就是因为高通优先供应其高端芯片而赢得了“性能发烧”的美誉。高通另一个杀手锏是它拥有的专利优势,由于其拥有CDM A技术的垄断性专利,因此所有采用3G技术的芯片企业和手机企业都要获得它的授权,借助这种专利优势和其芯片技术优势霸主地位稳固,安兔兔的数据显示,2016年其占有全球手机新市场的份额高达57.41%,不过这种专利优势在4G标准上有所削弱。

据说麒麟970将要问世,性能堪比骁龙835。期待国产芯能够强大起来!不再受别人的压制!

华为手机除了与其它品牌一样有采用第三方厂商的芯片机型外,很大一部分搭载的都是华为自研的麒麟系列芯片,而该系列芯片基本都由台湾的台积电来代工生产。

华为的倔强,海思麒麟芯片

作为国内领先的民营 科技 企业,华为坚持以技术立业,并凭借多年来在通信领域的深耕享誉全球。

除了强大的通信技术实力,华为内部很早便开始布局芯片的自主研发。在前身为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基础上,2004年华为成立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并在北京、上海、美国硅谷和瑞典设有设计分部。

海思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芯片设计研发的公司,其产品覆盖无线网络、数字媒体、固定网络等领域芯片,而让普通用户所熟知的则是搭载在华为手机中的麒麟系列SOC芯片了。

和很多产品的研发过程一样,海思在麒麟芯片上的研发也并非一帆风顺。海思同样经历了早期K3系列芯片的高发热、低性能而被痛骂的窘境,卧薪尝胆之后才凭改名后的麒麟910、920等芯片崭露头角,最终凭借全球首款内置AI单元的麒麟970开始爆发,如今最新的麒麟9000系列芯片已是世界最先进、最强悍的旗舰产品之一。

华为的无奈,麒麟被断供

近年来,国内 科技 企业频繁被美国无端打压,华为也未能幸免。2020年,华为曾一度超越三星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巅峰,这其中海思半导体自研的麒麟芯片自然功不可没。

然而随着形势不断变化,美国最终限制了世界各地企业利用获得的美国技术来为华为生产产品,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海思半导体。

基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市场环境,华为在海思布局芯片领域时采用了行业内通用的做法,那便是自己设计芯片,但交由第三方工厂代工生产。

芯片的生产制造需要如光刻机等精密的设备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行业内如高通、苹果等公司也都采用的是设计+代工的模式,华为在进入芯片研发和制造领域时当然也跟随了行业的主流,只是谁也没料到,这种行业通行的模式在日后却成为了华为被掣肘的短板。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SOC芯片已升级到了5nm制程工艺水平,在全球能达到这种水平工艺的芯片制造企业并不多,台湾台积电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华为麒麟系列芯片便是找台积电来代工生产。

麒麟的尴尬,无备用代工厂可用

美国的打压,使得台积电无法再继续为华为海思代工生产芯片,有一段时间,部分用户发现华为发布的某款机型上采用的麒麟710F芯片则是由中国国内一家企业所代工生产,而将希望寄托在这家企业上。

这家企业便是国内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但是中芯国际现阶段还停留在14nm制造工艺水平上,与业内最先进的5nm主流水平存在着较大的代际差距,当然也就无法承担麒麟9000系列芯片的生产制造。

突然的断供,令麒麟芯片在全球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代工厂来生产制造,也让好不容易超越三星的华为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下跌,并最终忍痛将子品牌荣耀进行了完全的剥离出售。

小结

华为在手机行业的成功令国人振奋,其推出的Mate系列和P系列机型成功站稳高端市场也为友商树立了标杆,更令其芯片国内代工厂他品牌看到了希望;华为麒麟的5G领先技术被无端制裁断供更令国人愤恨,却也醒悟了国人, 战火不一定会有硝烟,足够强大才是最好的防御 。加油,华为!

华为设计,台积电代加工

华为处理器是贴牌的,并非自己生产。处理器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才能有所收货,华为处理器的获取方式与小米一样。华为海军在用谎言煽动低智商愤青的时候,总是刻意回避小米也明白华为玩的把戏的现实。华为的所谓处理器,一旦对外关系不好,随时会被停止供货的。另外,华为吹嘘的石墨烯电池,也是谎言。华为这个企业的大企业病非常严重的。

华为自主研发,公版架构

华为旗下海思产品。

热门